美国发现不对劲了,美国财长贝森特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方最近一系列的动作表明

烟雨评社 2025-10-26 13:51:46

美国发现不对劲了,美国财长贝森特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方最近一系列的动作表明,中方准备与美国完全脱钩了,贝森特表示,美国不想脱钩。 在一场备受瞩目的投资论坛上,这位掌管着全球最大经济体钱袋子的大人物,一反常态地向全世界公开表示自己“有点坐不住了”,他几乎是敲着桌子说,中国最近的一系列动作,早就不是什么“虚张声势”的口头警告,而是明确得不能再明确的信号——他们在为一场彻底的“脱钩”做准备。 耶伦的焦虑不是没有根据,中方近段时间的产业布局调整太显眼了。就拿新能源领域来说,美国一边自己砸重金补贴本土产业,一边指责中国 “产能过剩”,要求中方改变发展策略。 可中国没跟着美方的节奏走,反而加快了产业链自主步伐,2025 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出口里,采用国产芯片的车型占比已经从去年的 35% 提升到 58%,连动力电池的关键材料也实现了 92% 的国产化。 这种不依赖外部技术的推进速度,让一直想靠技术封锁拿捏中国的美国慌了神,毕竟他们原本以为卡住芯片和核心部件就能限制中国产业发展。 贸易数据的变化更能说明问题。美国商会和荣鼎咨询的报告早就算过一笔账,如果中美全面脱钩,美国 GDP 每年得损失 1900 亿美元,半导体行业光失去中国市场就会损失 540 亿到 1240 亿美元,10 多万个就业岗位要受影响。 可现实是,中国对美出口的依赖度正在悄悄下降,2025 年前三季度,中国对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速分别达到 12.3% 和 18.7%,而对美出口占比已经从 2018 年的 19.2% 降到了 15.6%。 更关键的是,中方还在扩大从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农产品进口,逐步降低对美国大豆、玉米的依赖,这种贸易结构的调整,在美方看来就是 “脱钩” 的信号。 投资领域的转向同样耐人寻味。以前中美企业相互投资频繁,现在中国企业更倾向于把资金投向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2025 年上半年对东南亚的直接投资增长了 27%,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领域。 反观美国,虽然一直呼吁企业 “回流”,但苹果、特斯拉这些巨头根本舍不得离开中国市场,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能已经占到全球的 45%,一旦真的脱钩,这些企业的全球供应链会瞬间崩塌。 耶伦 9 个月内两次访华,每次都强调 “脱钩既不实际也不可取”,其实是在替美国企业喊话,毕竟他们比谁都清楚,失去中国这个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的代价有多惨重。 美方自己的矛盾做法其实才是关键诱因。一边是耶伦说着 “不想脱钩”,另一边美国政府还在不断扩大实体清单,升级对华技术限制,甚至施压盟友一起搞供应链 “去中国化”。 中方的回应很实在,既然外部供应不稳定,那就自己把短板补上。从半导体设备到工业软件,从高端轴承到航空发动机,中国企业都在加大研发投入,2025 年上半年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 10.2%,其中核心技术领域的投入占比超过 60%。 这种被迫的自主创新,在美方眼里反而成了 “主动脱钩”,可他们忘了,是自己先关上了合作的大门。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的话点破了本质,美方总想让别人 “照我说的做,而不是照着我做”,自己大手笔补贴新能源产业,却要求中国停止发展,这种双重标准根本站不住脚。 中方从来没主动想过脱钩,毕竟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2023 年双边贸易额还保持在 6000 亿美元以上,两国企业和消费者都能从中受益。但面对持续的打压和限制,中方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拓展多元市场,这些都是为了保障自身发展的安全。 耶伦在广州会谈时说 “中国人已经听到我们的担忧”,可美国更该听清楚中方的立场:合作需要双方都拿出诚意,要是一边搞限制一边喊 “不脱钩”,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只会让中方更加坚定自主发展的决心。 现在美国发现不对劲了,可真正该调整的是他们自己的策略,毕竟把对方逼到不得不准备 “脱钩” 的地步,最后受损的只会是双方的利益。 未来怎么走,要看美方能不能放下那份旧有的傲气,学会在平等的节奏里和中国打交道。中国已经迈出了步子,而美国,是时候真正面对这个新的节奏了。

0 阅读:0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