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 ​​中美谈判有结果了 ​​中美两国刚刚宣布将在2025年10月25日于

微聊生态 2025-10-26 11:55:24

就在昨天 ​​中美谈判有结果了 ​​中美两国刚刚宣布将在2025年10月25日于吉隆坡进行第五轮经贸谈判,殊不知美国此前已针对中国造船、海事和物流行业推进新一轮301条款打压措施 ​​美国这种边谈边施压的行为,实在是缺乏诚意。一边同意坐下来磋商技术转让、贸易平衡等关键议题,一边持续推进限制性措施,明显是想在谈判桌上抢占优势地位 ​​中国的反制措施很有针对性,从2025年10月14日起,对美国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这一举措直接影响美国航运业成本,也让依赖航运出口的美国农民承受压力,给美国的单边主义做法敲响警钟。 ​​所谓“美国对华夏农产品出口全面禁令”并无依据,实际是中国基于食品安全考量,对检出问题的美国大豆企业采取暂停输华资质等措施,仅涉事企业就占美对华大豆出口总量的42%,客观上对美国农业造成冲击,但此举属于合规的技术性防御,并非全面禁令。 美国的301条款打压不是空架子,具体针对的是中国造船业的高端产能。中国造船业占全球市场份额超40%,尤其是大型集装箱船和LNG船技术领先,美方想通过限制技术合作、市场准入,帮本土造船业抢回订单。但这招刚落地,美国航运协会就发声明反对,因为本土造船成本比中国高30%,最后还是船公司和消费者买单。 中方的反制不止收特别港务费这一招。已经把协助美方搞调查的几家企业列入反制清单,还依据反外国制裁法发起调查,瞄准的就是那些帮着美国搞歧视性措施的机构。这种精准打击比大范围加税更有力,既打疼了关键角色,又守住了合规的底线。 美国内部早就吵翻了。中西部的大豆农场主已经组团去华盛顿请愿,因为42%的出口份额被卡,仓库里的大豆堆到了露天,价格跌了快两成。航运公司更头疼,特别港务费加上绕路成本,每趟货轮要多花几十万美元,只能把成本转嫁给农场主和出口商。 边谈边打的套路,美国不是第一次用。前几轮谈判时就曾一边谈农产品进口,一边加征电子元件关税,结果每次都让自己人受损失。这次针对造船业的打压,连世贸组织都发了初步意见,说美方措施违反了平等互惠原则,明显站不住脚。 中方的回应一直很有章法,始终没脱离规则框架。收特别港务费有国际海运条例当依据,暂停问题大豆企业资质是按食品安全标准来,发起调查也是依法依规。这种“打合规牌”的做法,让美国的单边主义在国际上没了理据,不少国家都表态支持中方维护自身权益。 谈判议题里的技术转让其实是个幌子。美国真正想谈的是让中国多买农产品、放开能源进口,而中方关心的是取消造船、半导体等行业的限制。吉隆坡谈判前这一轮攻防,本质是双方在摸清对方的底线,美国想靠施压逼中方让步,中方则用反制表明绝不妥协。 美国产业界的反对声可能会成为破局关键。造船、航运、农业都是美国的重要选票盘,这些行业受损,会直接影响政策走向。中方的精准反制正好打在这些痛点上,比盲目对抗更有效。 经贸博弈拼的不是谁声音大,而是谁更能守住利益、站稳道理。美国的单边施压损人不利己,中方的精准反制有理有据,这已经很说明问题。大家觉得,吉隆坡谈判上,美国会因为内部压力松口吗?中方又该在哪些议题上坚持到底,才能拿到实在的结果?中美贸易关系 美中贸易战

0 阅读:146
微聊生态

微聊生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