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想买中国的歼10CE战斗机被拒,为啥中国不卖给朝鲜呢?难道就是因为朝鲜:没钱、没技术、没朋友? 关于中国为什么不向朝鲜出售歼-10CE战机,这事儿可远不是“嫌贫爱富”那么简单。这背后藏着一套复杂的逻辑,是中国在地缘政治棋盘上走的一步稳棋。 与其说这是对老朋友的冷落,不如看作是中国在扮演三种不同角色——规则维护者、权力平衡者、务实战略家——之后,找到的一个最佳平衡点。 首先得明白,有些规矩是不能破的,尤其对一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来说。 自从2006年朝鲜搞了第一次核试验,联合国就拉起了一张法律大网,用一系列决议,比如第1718号,把对朝军售给锁死了。歼-10CE这种先进战机,连同它的零件和技术,妥妥地就在禁运名单的核心位置。 对北京来说,这根本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作为一个国际大国的信誉,就建立在遵守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上。 要是带头破坏制裁,不仅会引来国际社会的口诛笔伐,还会把自己置于极其被动的外交境地。所以,就算中朝关系再特殊,历史情谊也得让位于国际法。 不过,中国的做法也很有意思。这边厢,武器禁运的大门关得死死的;那边厢,朝鲜遇上天灾人祸,粮食、药品等人道主义援助却从未断过。这种切割处理,既守住了底线,又没把关系搞僵,为以后局势缓和留下了余地。 再看看东北亚这个地方,军事氛围本来就够紧张的了。韩国已经用上了F-35隐身战机,美军先进的空中力量也在那儿常驻,日本也跟着掺和进来。整个区域的军事对峙早就成了家常便饭,可以说是一个火药味很浓的地方。 在这种情况下,把能大幅提升空战能力的歼-10CE卖给朝鲜,简直就像往火堆里扔炸药。韩国和日本肯定会立刻跳起来,搞新一轮的军备竞赛,那场面可就失控了。 这种不断加码的恶性循环,不仅会让半岛的和平对话希望更加渺茫,还会直接威胁到中国自己的东北边境。 所以,中国更愿意当一个“灭火器”,而不是“鼓风机”。回头看看中国卖给巴基斯坦25架歼-10CE的事,逻辑就通了。 那笔交易被看作是平衡南亚地区的力量,支持巴方的正常防卫。一个是为了平衡,一个可能引发失衡,中国的军售决策,核心就看它到底是地区的“压舱石”还是“催化剂”。 最后,我们聊点最实际的,算笔经济账。就算抛开前面所有的法律和战略问题,这笔买卖本身也不划算,甚至可以说是买卖双方都吃亏。 一架歼-10CE战斗机要几千万美元,一个中队连飞机带弹药、培训、后期维护,那更是个天文数字。朝鲜2024年的GDP估计都不到300亿美元,还要养着百万大军,优先砸钱搞弹道导弹,哪儿还有闲钱来烧在这种“奢侈品”上? 更要命的是技术体系完全不兼容。朝鲜空军那套家底还是老旧的苏式装备,机场、雷达、后勤保障都跟歼-10CE的数字化系统差了好几个时代。 就算砸锅卖铁买了几架回去,也得花好几年时间把整个后勤体系推倒重建。否则,这些先进战机也只能趴在机库里当摆设,根本形不成战斗力。 说到底,中国拒售歼-10CE,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这个决定里,既有遵守国际规则的大国担当,也有维护地区和平的战略考量,更有从现实出发的精准计算。它展现的,正是一个成熟大国在复杂地缘博弈中的外交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