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落到东莞老刘的印花车间,他照图排料、开机、走货,工人加班三天搞定。 老刘平时话不多,手底下的工人都说他是个“实干派”。对他来说,无论客户让印什么图案,付钱就行,其他的事不管不问。他常说:“不管是什么口号,没饭吃才是最大的政治。”这回美国客户的大单子才刚发出去,老刘的手机就响个不停。一个同行给他打电话,说:“老刘,你这单做得真有趣,帮人印‘抵制中国’的衣服和帽子,你不怕被人说三道四?” 老刘在电话里笑了:“印啥不都一样?客户要啥就做啥。再说了,这口号印在我们厂的布上,发到美国的柜子都是从我们港口出,中间还得靠我们的船队运,到头来,他们能抵制谁啊?能抵制中国毛纱吗?这不还是靠着咱?” 同行听了哈哈大笑,说他这老底就是给自己找乐趣。老刘没再多说,把手机一搁,又回身进了车间。机器正在运行,一位老工人眼睛盯着面前的印布机,把一块印着美国标志的布料推到一边,换上新的料子。老刘路过的时候拍了拍工人的肩膀:“汇集织了那么多年,生产的什么标语都见过,这个还真不稀奇。好不好做?” 工人抬头看他一眼,没什么表情地回了句:“没啥特别的,就是一批货罢了。大家都清楚咋回事,干活拿工钱,其他的管咱也顶不上用。”老刘点点头,拉开旁边的一把椅子坐下来,看着机子运转,半天没吭声,但心里也暗自琢磨。 他不是多爱插手大场面的事。这些年下来,他早就看透了,什么大国对立也好,吵来吵去也好,最后都能绕到他这儿来。这些抵制的东西,老刘说白了就只有一个心态:“做针线活儿的,认钱不认人。”他做生意的时候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我们是一笔单子一单子的过日子,打导弹的那一头当然离得远,离开这车间,你自己看能不能用嘴巴穿一片衣服?” 这批货拖到港口那天,外头还下着小雨,老刘站在货柜边上看着工人们忙活。他领着手工,心里想着下单的美国客户会不会看着这批货又喊几句,结果不一样还是拿去卖赚差价。那远方的争吵,他听到过不少,但也早都习惯了。 接下来老刘车间里又来了三单,有环保袋的单子,也有印着某国家运动队标志的棒球帽。他兴奋地让工人们赶紧调机器,手里的计划表列得满满的。他知道东莞这地方从小工厂到大厂区一个没少,靠这个生意总归能把家里的肚子管饱。 机器哐当哐当响,远方传来的消息说两国谈判又起风浪。老刘听着这些,没咧嘴也没皱眉。午饭的时候,他感慨了一句:“大家都撑着一门买卖活着,可喊口号听着响,真要生活还是得脚踏实地呢。” 他让工人加了几台大的机器,打算多接些订单,这边刚准备开工,那边就有客户提新的设计图走过来,印的内容带着些新变动,看得出还是在蹭政治的热度。老刘冷落不在意,直接指挥手底下开始排料。他嘴上没多说,但实际早已把下一步工作规划得清清楚楚。他做这些小订单是为了生活,从来不会和那些政治场面斗嘴。 生意是生意,他想着:“机器是为民衣做事,至于喊话的事情本来就角落,远看没实际用,谁也穿不上靠号声扎起来的这些布。日子怎么过,大伙心里门儿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