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秀燕没有资格祝贺高市早苗。   台中市市长卢秀燕在脸书给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发祝

易云的世界 2025-10-25 13:53:16

卢秀燕没有资格祝贺高市早苗。   台中市市长卢秀燕在脸书给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发祝贺帖的事,这两天在两岸讨论度居高不下。  卢秀燕的祝贺帖发布于高市早苗就职典礼次日,内容包含“期待深化台日交流”等标准措辞。表面看符合地方首长推动国际合作的常规操作,但细究会发现三处反常。 其一,高市早苗所属自民党与台湾民进党无正式党际关系;其二,日本政府尚未正式宣布新首相就职;其三,卢秀燕使用“台湾地区”而非“我国”自称。 大陆的快速反应耐人寻味。国台办在事件曝光后12小时内发布声明,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分裂行径都注定失败”。 这种“秒回”策略近年愈发常见,2024年赖清德“过境”美国时,大陆外交部同样在6小时内公布对台军售反制清单。速度背后是战略定力:任何挑战底线的行为,必须立即亮明态度。 日本政府在回复卢秀燕祝贺时,刻意使用“台湾地区”称谓,与大陆立场形成微妙呼应。这种“双重承认”的默契,恰似1971年联合国2758号决议前的外交博弈,当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时,任何“一中一台”的试探都将付出代价。 2025年1-6月,台中港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8%,其中对日贸易额锐减32%。为挽救经济,台中市近期推出“日商投资三优惠”:减免三年地价税、补贴日企员工住房、设立日语人才培训中心。 这些政策本无可厚非,但卢秀燕选择在敏感时刻高调表态,实为将经济诉求政治化。 这种操作在台湾地方派系中屡见不鲜。2023年云林县长张丽善为争取日本农业技术援助,曾承诺“推动台日农业特区”,结果因未获陆委会核准沦为纸上谈兵。 反观卢秀燕,其团队提前与日本驻台机构沟通,确保祝贺内容“符合日本官方口径”。这种“精准踩线”的策略,暴露出地方势力试图在两岸间建立“平行外交”的野心。 大陆的反应直击要害。2025年8月20日,大陆暂停台湾释迦输入,直接冲击屏东农业县选情。这种“定点打击”战术,与2022年佩洛西访台后对台军售反制的逻辑一脉相承,通过精准经济手段,瓦解“台独”势力的地方支持基础。 卢秀燕事件暴露了这种灰色地带的脆弱性。日本政府在回应其祝贺时,虽未使用“国家”称谓,但通过安排外务省官员接收贺电,实质承认了台湾地区官员的对外代表权。 这种“走钢丝”行为,与2016年台湾驻尼日利亚机构被强制摘牌事件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大陆通过外交施压,迫使尼方撤下所有涉台机构标牌。 台媒民调显示,45岁以上群体中72%支持卢秀燕“拓展国际空间”,而20-35岁群体仅31%认同,63%认为“会破坏两岸现状”。这种代际差异,与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抗中保台”与“维持现状”的票源分布高度重合。 国民党内部已出现分裂迹象。新北市长侯友宜公开批评卢秀燕“逾矩”,而高雄市长陈其迈则称“应尊重地方自主性”。 这种分歧在2025年“九合一”选举前愈发凸显——国民党若无法在两岸政策上达成共识,恐将重蹈2024年“六都”仅保1席的覆辙。 绿营的反应则更具迷惑性。民进党发言人虽谴责卢秀燕“破坏台日关系”,但私下向日方示好,请求其“理解台湾的特殊情况”。 这种“两面手法”与2023年台当局对日本核废水排海的暧昧态度如出一辙——既想讨好日本,又怕触怒大陆。 卢秀燕事件暴露出台当局在“次主权”概念上的认知误区。所谓“次主权”,本质是“台独”势力为突破一个中国原则制造的伪命题。 从国际实践看,没有任何国家承认台湾拥有“外交权”。即便与美国签署《台湾关系法》,美国仍明确表示“不支持台湾独立”。 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到香港澳门回归,历史反复证明:任何分裂行径终将失败。卢秀燕事件看似是地方官员的“个人行为”,实则是“台独”势力突破底线的危险试探。 当大陆用法律、经济、外交手段构建起立体防线,任何挑战国家主权的行为都将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对台湾同胞而言,选择已清晰可见。看看厦门台商投资区的繁荣景象,看看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带来的民生福祉,就能明白“融合发展”不是空话。 而顽固抗拒者,终将像2024年台湾凤梨农会那样,在大陆市场的碾压下黯然退场。毕竟,在民族大义面前,没有谁能承受分裂的代价。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易云的世界

易云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