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齐齐哈尔一位废品回收者在工地上收废品时,惊奇的发现有5个生锈的桶是由不同的金属组成,便花费200元全部买下。到家后,他决定将它们卖出去之前,切开看看里面有没有“惊喜“! 未曾想,这一切割便揭开了一段暗黑往事! 一个来自河南驻马店上蔡县后张庄的农民工,在齐齐哈尔收废品十多年,家中只有6亩地,父母体弱多病,是村里最穷的人家。2003年8月4日,他花200元从工地买下5个生锈的金属桶,准备切开看看能不能多赚点钱。切割那一刻,他不知道自己打开的是尘封近60年的恶魔之门,更不知道18天后自己会化作一缕轻烟,只留下骨灰被送回老家。 2003年8月4日凌晨4时,齐齐哈尔市北疆花园建筑工地,挖掘机在地下两米处掘出五个金属桶,其中两个已经破损。操作员毕海岩停下机器查看,这些桶锈迹斑斑,看起来年代久远。上午9时左右,废品回收者李贵珍来到工地,他一眼就看中了这几个桶。凭着多年收废品的经验,他判断这些桶的材质应该不错,至少能当废金属卖个好价钱。 李贵珍是个地道的河南人,在齐齐哈尔收废品已经10多年,但家里生活仍然十分困难。每天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收购纸箱、塑料瓶、废铁,靠着微薄的差价维持生计。这次看到这几个金属桶,他觉得是个赚钱的机会。他花200元买下了其中四个金属桶,叫来几个帮工一起搬运。 回到家后,李贵珍决定把桶切开看看里面有什么。当他将金属罐切割时,桶内的油状溶剂外泄,现场多人被感染。桶盖一打开,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像大蒜又像芥末。桶内有粘稠的黄色液体,他们没有多想,就把这些液体倒进了下水道。接下来几个小时,他们陆续打开了其余几个桶,所有液体都被随意处理掉。 到了下午6时,多名接触过毒剂的人开始出现中毒症状。李贵珍的眼睛刺痛难忍,泪水止不住地流,皮肤表面出现红斑,伴随着剧烈瘙痒和灼烧感。他的帮工和家人也相继出现类似症状,有的开始呕吐,有的呼吸困难。当晚,29人住院接受治疗。 李贵珍在8月4日22时被送入解放军第203医院,被诊断为95%皮肤深二度烧伤,重度眼烧伤,重度吸入性呼吸道损伤。医生从未见过如此严重的症状,患者的皮肤大面积糜烂,眼部严重损伤,呼吸系统受损,而且病情进展极快。经过检测确认,5个毒剂罐为侵华日军遗留下来的芥子气毒剂罐。 芥子气是一种烈性化学武器,被称为”毒剂之王”。芥子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可几十年保持毒效,对人体造成的是终身伤害。它能破坏人体细胞的DNA,导致皮肤、眼睛、呼吸道大面积糜烂,而且目前没有特效解毒药物。工地上被污染的土壤还被转运到多个地点,造成毒剂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 到8月12日,住院人数已增加到36人,到8月17日,正式确认的受害者达到43人。在北疆花园建筑工地工作的高占伍、高占义兄弟,在这种气味中施工一直到晚上,8月6日开始出现中毒症状,两人医疗费花了四万多,都丧失了劳动能力,不能在农村住,因为一闻到化肥味创伤面就发肿流脓。 经过18天的抢救,李贵珍于8月21日20时55分因多器官衰竭死亡。他的父亲李国松已经60岁,母亲年近六旬躺在床上终日以泪洗面,妻子刘爱萍极力掩饰悲痛,女儿李静7岁,儿子李欢只有3岁,还无法理解死亡的真正含义。这个家庭在村里最穷,李贵珍外出打工十多年,就是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没想到一次普通的收废品,却让他永远回不去了。 齐齐哈尔曾是日军731部队和516部队的所在地,战败后日军将大量化学武器就地掩埋。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在中国土地上遗弃了近200万发化学武器,从1945年至今,国内有记载的日军遗留化学武器致人伤亡事件12起,造成125位受害者或死或伤。 中日外交部门经过多次磋商,日本政府决定向中方支付3亿日元,用于补偿这一事件给中方造成的损失。李贵珍的家人乘长途汽车赴哈尔滨,换乘火车回河南老家安葬,连路费都是河南一家媒体资助的。金钱无法挽回生命,那些埋在地下的化学武器,成为威胁中国人民生命安全的定时炸弹。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毒人数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侵华日军遗留化学武器毒伤平民事件。一个想靠收废品多赚点钱的农民工,却因此付出了生命代价,留下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儿女。那些埋在地下近60年的恶魔之桶,随时可能被挖出来伤人。你身边有没有发现过这类可疑物品?遇到来源不明的金属容器该如何处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