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公开威胁:如果得不到高额薪酬,将离开特斯拉,至少辞去首席执行官一职!价值在200亿美元至400亿美元。 话说最近特斯拉的财报电话会议上,马斯克又整出大动静了。他直接点明,如果股东不批那个天文数字的薪酬方案,他可能就打包走人,至少CEO这把交椅他不坐了。这方案估值直奔1万亿美元去,远超之前炒作的200亿到400亿级别。整个投资圈子一下子炸锅了,大家都在掂量这事儿对特斯拉的前途意味着啥。毕竟,马斯克这人就是特斯拉的活招牌,他的去留牵动着股价和市场信心。 先捋捋这背后的来龙去脉。2018年,特斯拉董事会给马斯克设计了个期权激励包,总值560亿美元,绑定了公司市值和业绩目标。那时候特斯拉还只是电动车圈的搅局者,马斯克咬牙扛着公司从濒临破产走到市值破万亿。结果呢,2024年初,美国特拉华州法院一锤定音,说这方案有治理缺陷,董事会和马斯克关系太铁,过程不独立,直接判无效。特斯拉股价当时就跌了3%,投资者们傻眼了。马斯克也没闲着,立马把公司总部迁到德州,还减持了不少股票,摆明在施压。 法院这判决一出,特斯拉董事会赶紧重启谈判。新方案在2024年6月股东大会上过关,但法律挑战拖到2025年8月才尘埃落定。现在这个升级版,估值1万亿美元,核心是给马斯克期权买4.237亿股特斯拉股票。只有公司股价大幅拉升、达到特定门槛,这些期权才能解锁。门槛高得离谱:未来10年,特斯拉市值得从现在的1万亿美元飙到8.5万亿,营收和利润也得跟上节奏,还得在自动驾驶、机器人这些前沿领域称霸全球。就算部分目标没全达标,马斯克也能拿走一部分,够他折腾好一阵子。 马斯克自己怎么说?他在10月23日的Q3财报会上直球输出,强调这不是单纯要钱,而是要投票权。他算过账,如果方案通过,他的持股比例能到29%,够他牢牢把控公司方向。为什么这么急?他说特斯拉未来赌注全押在“机器人军队”上,比如Optimus人形机器人和Robotaxi无人出租车。要是控制权散了,那些野心勃勃的项目就容易被外人搅和。他还点名两家股东咨询公司,Glass Lewis和ISS,骂他们是“企业恐怖分子”,因为他们建议投资者投反对票,说方案太慷慨,忽略了中小股东利益。马斯克这话说出口,现场分析师估计都捏把汗,会议尾声他反复恳求大家在11月6日股东大会上支持。 反对的声音可没少。那些大机构投资者和养老基金坐不住了,他们觉得这方案太偏向马斯克一人。想想看,特斯拉从边缘小厂变成电动车老大,市值翻千倍,马斯克功劳不小,但这1万亿的潜力回报,相当于公司总值的10%。他们担心高管权力太集中,一旦决策失误,整个公司吃亏。国际股东服务公司和玻璃刘易斯在报告里直指,方案设计忽略了治理平衡,容易让董事会成橡皮图章。一些基金甚至联名呼吁换掉董事会成员,加强监督。散户这边倒是一边倒支持。 市场反应呢?财报一出,特斯拉Q3营收涨了12%,创纪录,但净利润滑了37%,交付量还靠税收抵免撑着。股价盘中一度回落5%,交易员们忙着打电话抛单。马斯克在会上顺势推销方案,股价小幅反弹,但整体投资者信心摇摆。华尔街分析师直言,如果方案黄了,马斯克真走人,特斯拉股价至少跌20%,FSD自动驾驶和Robotaxi项目推进会卡壳,核心团队可能跟风出走。竞争对手像比亚迪和Rivian,正盯着这机会蚕食市场份额。 这不是马斯克头一回玩“离职牌”。2024年法院判方案无效后,他就公开说精力会转到SpaceX和xAI上,手里火星火箭和脑机接口项目一大堆。结果呢?股东大会上方案还是过了。他还减持股票,迁总部到德州,每一步都让市场神经紧绷。类似事儿在其他科技巨头身上也上演过,亚马逊和微软都纠结过创始人的股权控制,但马斯克的个人标签太重,他的X推文一发,股价就抖三抖。 话说回来,这场薪酬拉锯暴露了科技企业治理的痛点。像特斯拉这种高度依赖创始人的公司,天才的驱动力和集体利益怎么平衡?马斯克的方案一方面激励创新,Model 3和Gigafactory这些里程碑都离不开他的冒险;另一方面,权力太集中国家容易出岔子,小股东的话语权被挤压。11月6日投票那天,会场估计挤满人,支持者挥标语,反对派列数据。方案如果过,马斯克继续掌舵,特斯拉冲刺机器人时代,粉丝们等着新惊喜;要是否了,后果难料,谁接班?团队会不会散?FSD软件更新会不会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