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7年,68岁的宋濂告老还乡。朱元璋感谢他侍候了自己20年,便拿来一块好布料

史叔温情 2025-10-24 16:08:23

1377年,68岁的宋濂告老还乡。朱元璋感谢他侍候了自己20年,便拿来一块好布料说:“32年后,做一件百寿衣吧。”宋濂感动得老泪横流。岂料不到3年,朱元璋就不远千里地将人召回,还送了他一件囚服。 “老先生,皇上召您回京。”当传旨太监站在门口说出这句话时,宋濂正坐在窗下抄书。听到这句熟悉而又陌生的命令,他的手一抖,笔尖划破了纸页。 那一刻,他知道自己的平静日子,结束了。 多年来,他辅佐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起草诏令,修撰史书,是“开国文臣之首”,被称作“文章太师”。朱元璋对他极为敬重,甚至曾说:“宋濂是我的老师。” 当宋濂告老还乡,朱元璋亲自送他,特地赐下一块上好布料做百寿衣,意思是希望他长命百岁,安享晚年,宋濂感动得跪在地上,泣不成声。 当时的他真的以为,余生可以在故乡松江安静读书,教子孙做人写文,不再问朝廷之事。可没想到,这份“恩典”,竟成了命运的伏笔。 三年后,朝中风云突变,朱元璋最信任的大臣胡惟庸,被指控谋反。朱元璋震怒,掀起一场大清洗。凡是与胡惟庸有过交往的官员,无论关系远近,都被牵连。朱元璋那时怀疑任何人都有可能背叛自己,而宋濂,恰好曾是胡惟庸的老师。 尽管他早已退隐山林,对政事不闻不问,但“师生情谊”在朱元璋眼中,足以让他生疑。于是,他派人传旨,将宋濂从老家押回京城,罪名是“与胡惟庸暗通书信,图谋不轨”。 这罪名,来得太突然,也太荒唐。 朱元璋召见他的那天,宫中一片寂静。昔日那个满口称他“先生”的皇帝,如今面无表情地坐在龙椅上。朱元璋冷冷地问:“你与胡惟庸,可有书信往来?”宋濂苦笑着摇头,说:“臣年老眼昏,早已不理政事,何来往来之说?” 朱元璋沉默了很久,叹了一口气,却没有放他走。几天后,宋濂被送入狱中。那件朱元璋三年前亲赐的“百寿衣”还在他家中,而他自己,却换上了囚服。几个月后,宋濂病死狱中,终年71岁。 人们后来谈起这段往事,总会感叹一句:“朱元璋送他布料时,怕也没想到,三年后那布竟真成了寿衣。” 世事无常,宋濂用一生写尽了“忠臣”二字,却在最后证明,帝王的恩宠,从来都靠不住。 也许这才是宋濂故事最现实、最残酷的一面:在那个时代,学问能让人出头,也能让人送命。而在朱元璋的天下,没有谁能真正做到安享晚年。 宋濂死后,朱元璋下令给他追封名号,也算是一种迟到的安抚,但那个在纸上写字如行云流水的老人,再也不会回来了。 文丨小王 编辑丨史叔

0 阅读:1
史叔温情

史叔温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