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北电信园区遭重创,众喽啰树倒猢狲散,陈志仓皇出逃,北没收约有150亿美元。

豌豆大说法 2025-10-24 14:51:13

缅北电信园区遭重创,众喽啰树倒猢狲散,陈志仓皇出逃,北没收约有150亿美元。 (信息来源;海客新闻 2025-10-24 缅甸 突袭KK园区 ) 10月24日,据海客新闻报道,缅甸军方突袭位于妙瓦底的KK园区,近700名涉嫌电信诈骗的人员连夜逃往泰国边境,结果刚一抵达即被泰军全部控制。 这一行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英、韩三国联合执法行动的延续。就在几天前,美方宣布对一个长期盘踞在缅泰边境、以“电信园区”为幌子的跨国诈骗集团实施精准打击,冻结并没收其约150亿美元资产。 该集团核心人物陈志在行动前仓皇出逃,目前下落不明,有消息指其可能已被美方控制。 过去几年,以KK园区为代表的所谓“高薪工作园区”,实则成为境外电信诈骗的温床。 大量中国公民、东南亚本地居民甚至欧美受害者被诱骗至此,被迫从事诈骗活动,稍有反抗便遭殴打、拘禁甚至杀害。 这些园区表面是公司,内里却是牢笼;挂着“合法招聘”的招牌,干的却是非法的勾当。 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园区背后竟有地方武装甚至腐败官员撑腰,形成了一条完整黑色产业链。 美英韩此次联手出手,背后有清晰的逻辑链条。美国司法部早在2024年底就已将陈志及其控制的多个实体列入制裁名单,理由是“参与大规模跨境电信诈骗及洗钱活动,严重威胁全球金融安全与公民权益”。 英国国家犯罪局同步冻结其在伦敦的多处资产,韩国警方则提供了关键的通讯数据和资金流向证据。 三方情报共享、联合研判,最终锁定KK园区为行动核心目标。 而缅甸军方此次突袭,正是在国际压力与国内治理需求双重推动下的果断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行动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效,离不开一个关键转变:过去,这类园区常以“灰色地带”自居,利用缅东地区治理真空长期存在。 但随着受害者数量激增、舆论压力加大,尤其是多国公民受害引发外交关注,各国政府不再容忍这种“法外之地”的存在。 美国明确指出,陈志团伙通过非法货币、空壳公司、地下钱庄等手段,将诈骗所得资金层层洗白,其中相当一部分流入欧美金融市场。 这已不仅是治安问题,而是对国际金融秩序的直接挑战。 150亿美元的资产被没收,数字惊人,却并非凭空而来。 根据美国司法部2025年10月发布的公开文件,这笔资金涵盖银行账户、加密资产、不动产及奢侈品等,分布在新加坡、阿联酋、塞浦路斯等多个司法管辖区。 美方通过《反海外腐败法》和《洗钱控制法》等法律工具,联合当地执法机构完成资产追踪与冻结。 而陈志的“人间蒸发”,更折射出此类犯罪头目的典型命运。 他们往往在风声紧时迅速转移,更换身份、切断联系,甚至寻求某些势力庇护。 但此次多国联合布网,其逃亡空间已被极大压缩。 即便暂时未被公开确认落网,其核心团队已被打散,资金链断裂,所谓“帝国”已然崩塌。 正如一位国际刑警组织官员所言:“当树倒了,猢狲自然散。没有组织支撑,单个逃犯的生存能力极其有限。” 回看整个事件,最值得深思的,不是抓捕了多少人、冻结了多少资产,而是为何这类园区能长期存在?为何仍有年轻人被“月薪三万、包机票”的谎言诱骗? 这背后既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有部分国家边境管控薄弱、法治缺位的现实。诈骗分子利用技术、金融、地理的多重缝隙,构建起难以追踪的犯罪网络。 而此次美英韩缅泰五方协作,打破国界壁垒,共享情报、协同执法、统一标准,才能真正斩断黑产链条。 值得肯定的是,中国警方近年来持续开展“拔钉”“断流”等专项行动,与多国建立反诈合作机制,已成功劝返、遣返数千名滞留境外人员。 此刻,近700名涉诈人员被泰军控制,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审判与遣返程序。而KK园区的铁门已被焊死,曾经灯火通明的“诈骗工厂”归于沉寂。 这场行动或许不会彻底终结电信诈骗,但它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无论你藏得多深、跑得多远,只要参与跨国犯罪,终将无处可逃。

0 阅读:22
豌豆大说法

豌豆大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