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报道:安世半导体中国子公司刚宣称“独立经营能拒外部指示”,就被荷兰总部打脸说是“未经授权”。 合着中资真金白银砸出来的控制权,在别人的规则里压根不算数?安世中国这边10月19日才刚发公开信,估计不少人还松了口气,想着咱中国子公司总算能硬气一回,说员工听国内指令、薪资照常发,外部瞎指挥能直接拒绝,这话说得够实在,也够给人希望。 可谁能想到,才过两天荷兰总部就一盆冷水浇下来,一句“未经授权”就把中方的表态全盘否定,这变脸速度比川剧绝活还快,合着中资的话在他们那儿就跟放屁一样? 要我说这事儿根本不是简单的“公司内部矛盾”,得往根儿上扒。 安世半导体不是个普通公司,是闻泰科技花了三百多亿真金白银,通过各种复杂的交易结构,前前后后折腾了好几年才全资拿下的企业。 当初收购的时候多不容易啊,半导体行业优质标的本来就少,欧美那边审查又严,闻泰能把这家有六十年历史的老牌企业拿下来,多少人都觉得是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一大步。 而且收购之后,中资也没瞎折腾,安世的营收翻了倍,去年都卖到一百四十多亿了,给荷兰政府交的税都有一亿多欧元,研发投入涨了一百五十多,专利多了近千项。这明明是双赢的事儿,怎么说翻脸就翻脸? 根子其实在美国那边的霸道规矩。九月底美国搞了个新规,说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控股超过百分之五十的子公司也得受管制,闻泰刚好在清单里,安世作为全资子公司自然就撞枪口上了。 这规矩本身就不讲理,凭啥你美国的清单要管到中国企业控股的荷兰公司? 可荷兰政府倒好,立马就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转,九月三十号下了个部长令,把安世全球三十个主体的资产、人员全都“冻结”了,不准做任何调整,有效期一年。 更过分的是荷兰法院,十月初直接暂停了闻泰老板张学政在安世的董事职务,还派了个有“决定性投票权”的独立董事过来,把几乎所有股权都交给第三方托管了。 这哪是什么司法裁决,分明是帮着外人抢东西! 荷兰总部敢这么嚣张,说白了就是有政府和法院当靠山,之前安世中国说“独立经营”,那是真不想让业务受影响,毕竟厂里那么多中国员工要吃饭,下游那么多中国企业等着供货。 可荷兰总部哪管这些,他们眼里只有美国的管制政策,只要能跟闻泰切割,哪还顾得上什么契约精神。 他们嘴里的“未经授权”,翻译过来就是“你中国子公司说了不算,得听我们荷兰总部的,而我们得听美国的”。这逻辑简直霸道到没边儿,合着中资花的钱只是买了个“名义股东”的身份? 最让人恶心的是荷兰政府那套说辞,张口闭口“经济安全风险”,可问他们具体有啥风险,又拿不出半点事实依据。 安世在中资手里运营了六年,好好的企业越做越大,怎么突然就有“风险”了?分明是美国一施压,他们就把“国家安全”当成了打压中资的幌子。 这种事儿也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安世收购的英国晶圆厂,明明都扭亏为盈了,英国政府硬是用同样的理由逼着卖掉。 这就跟耍流氓一样,你花钱把东西修好了、养肥了,他过来一句“这东西对我不安全”,就要给你抢走。 你看那些欧美企业,平时天天把“市场规则”“契约精神”挂在嘴边,可真到了利益冲突的时候,这些全成了擦屁股纸,他们只许自己赚钱,不许中国企业发展,这种双标嘴脸真是看得明明白白。 安世这事儿表面上是企业控制权的争夺,实际上是欧美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遏制,他们怕咱们掌握核心技术,怕咱们在产业链上站起来,所以才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搞破坏。 说句实在的,这次闻泰算是吃了个大亏,但这亏不能白吃,咱们得彻底明白,核心技术和产业话语权不是靠钱能买来的,必须得自己搞研发、自己建体系。 你看安世虽然被中资控股了,但核心的高管还是外籍人士,关键的决策权还在荷兰总部那边,真出事了人家一句话就能把你架空,这种“表面控股、实际受制”的模式,早晚要出问题。 现在安世中国还在硬扛,荷兰那边也没敢把事做绝,还说愿意找解决方案。 但不管最后结果咋样,这事儿都给咱们敲了警钟:在国际上做生意,尤其是高科技行业,光讲规矩没用,得有实力做后盾,什么时候咱们自己的半导体技术能跟欧美平起平坐了,什么时候他们才不敢这么明目张胆地欺负人。 那些觉得“花钱能买技术、控股能掌实权”的念头,真该彻底打消了,靠人不如靠己,这才是最实在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