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多位国际领域资深专家分析,特朗普对中方之所以敢肆无忌惮的反复变卦,主要是因为他太了解中方了,他充分利用了中方不愿“翻脸”的善意来最大化达到他想得到的目的。这种所谓的精明利用人性来经商还说得过去,放在治国理政上就显得毫无底线和诚意。 中方不想跟美国“撕破脸”,从来不是因为怕事,而是打心底里明白,中美是世界前两大经济体,要是真闹到彻底僵住的地步,两边都讨不到好。 从建交那时候起,中美经贸就成了两国关系的“稳定器”,美国农民种的大豆、能源公司的天然气,还有中国造的各种工业品,早就搅和在一起形成了利益共同体,甚至能影响到全球产业链的安稳。 所以哪怕2017年特朗普刚上台就喊着要加关税,中方还是主动先迈出谈判的步子,2018年2月就派刘鹤带队去美国谈第一次,明摆着“有事好好说”的态度。 可特朗普偏偏把这份顾全大局的善意,当成了能捏在手里的“软柿子”,觉得只要逼得够紧,中方就会让步。 2018年到2019年那13轮高级别的谈判,简直就是特朗普反复无常的“表演秀”。2019年2月第七轮谈判结束后,两边都放话了,说“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这些关键问题上,都谈出了实在的进展”,特朗普甚至在白宫见了刘鹤,攥着手机跟记者显摆“很快就能签个大协议”。 可中方团队还没回到家,美方就突然变卦,说“这协议还不够好”,要求中方再多买些农产品。 中方耐着性子接着谈,到了5月第十一轮谈判,眼看着双方达成共识的文本都快定下来了,特朗普又突然翻脸,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把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0%涨到25%。 这种前一天还哥俩好,后一天就翻脸不认人的操作,把国与国的谈判当成菜市场砍价,根本没把两国之间的诚信当回事。 中方没办法,只能对等反击,但就算被逼到这份上,也没把路彻底堵死,商务部发言人反复说“加关税解决不了问题,合作谈判才是正道”。 可特朗普还得寸进尺,2019年8月又公开放话,要对剩下的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10%的税,还威胁说“中方要是不让步,就把关税涨到25%”。 到这时候,中方才算彻底看清他的套路,他根本不是想好好签协议,就是想靠反复变卦逼中方接受不公平的条款。 6月的时候,中方发了《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把美方出尔反尔的细节一条条摆给全世界看,这才让国际社会明白,不是中方不愿谈,是美方根本没诚意。 即便这样,当年10月第十三轮谈判时,中方还是带着诚意谈成了第一阶段协议,可特朗普呢?2020年8月说取消后续谈判就取消,完全不管协议里“要定期沟通”的约定,转头就去打TikTok的主意,想用行政命令强行打压中国企业。 特朗普总觉得,治理国家跟他搞房地产开发一个样,只要够狠、够能变卦,就能逼对方让步,让自己拿到最多的好处。可他忘了,生意能做一锤子买卖,签了合同毁约大不了赔点钱,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长期的,信誉要是没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就说美国农民吧,中方反击加税首先就盯上了大豆、玉米这些农产品,2019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直接跌了40%,不少农民卖不出大豆,还不上贷款,只能申请破产。 美国的芯片公司也没好到哪去,中方本来是高通、英特尔最大的买家,关税一加,中方就开始加快搞自己的芯片,美国芯片公司的订单少了一大截,股价也跟着跌了十几个点。 可特朗普根本不管这些,眼里就只有“美国优先”的口号,根本不顾国内企业的死活,更不管全球产业链被搅得乱七八糟。 特朗普嘴上说的“了解中国”,根本不是真的懂中国,他只是摸到了中方“以和为贵”的表面,却没看透中方“软硬不吃”的底线。中方的善意是给讲诚信的合作伙伴的,不是给耍无赖的人当筹码的。 后来中方加快搞自主创新,在芯片、新能源这些领域砸了不少钱,就是用行动告诉他,想靠反复变卦拿捏我们,门都没有。同时我们还扩大了和东盟、欧洲的合作,把美国企业丢掉的市场给补回来。 而特朗普那套操作,也让美国的国际信誉跌了大跟头,以前美国总说自己是“规则制定者”,可他当总统的时候,退群、毁约成了家常便饭,连欧盟、日本这些盟友都怕了他,生怕哪天就被他背后捅一刀。 现在回头看,特朗普自认为精明的“利用善意”,其实就是短视的投机行为。第一阶段协议签了之后,美国对华出口也没像他承诺的那样暴涨,反而因为他的反复无常,让中美关系跌到了谷底。 这也印证了一句话,做生意可以追求利益,但治理国家必须有底线和诚意。国与国之间的合作,靠的是相互尊重和诚信,不是靠算计对方的善意。特朗普的套路不仅没占到真正的便宜,反而让美国付出了更大的代价,这大概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真实的样子了。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