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在南海问题上总觉得“力不从心”?其实最大的短板,说白了,就是缺少大型岛

康安说历史 2025-10-23 16:54:10

为什么我们在南海问题上总觉得“力不从心”?其实最大的短板,说白了,就是缺少大型岛屿。 整个南海能拿得出手的岛,东沙岛也不过1.8平方公里,西沙群岛里稍大点的永兴岛其实也就堪堪够用。 西沙的永兴岛算是稍显排场的,可就算算上后来填海的面积,也只是堪堪够放个机场和基础营房,真要搞常态化的巡逻调度、物资中转,还是显得捉襟见肘。 至于南沙,太平岛那点地盘也就接近一个村落的规模,连常驻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都得靠外部补给,更别提支撑什么战略部署了。 更头疼的是那些散落在南沙的礁盘,大多是 “潮水一来就隐身” 的主儿,涨潮时就露个小尖儿,退潮了也无非是片光秃秃的礁石。 中科院焦念志院士早就在两会上说过,南海那些珊瑚礁岛娇贵得很,海风海浪一冲就缩水,好几年前还有个叫咸舍屿的岛,现在早就从海面上消失了。 加上近三十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了 85 毫米,比全球平均速度还快,照这势头,2050 年还要再涨一百多毫米,那些本就瘦小的岛礁更是岌岌可危。 没有大岛,最先受委屈的就是守岛的人和各项保障。海军勤务学院之前研发海水淡化技术时就透过底,以前远海岛礁的淡水全靠老天爷赏脸,要么收集雨水,要么等船送水,遇到台风天补给船来不了,官兵们就得省着喝水,那水还带着股咸味,杂质又多。 就算现在有了新技术,在小礁盘上也只能搞小型设备,没法大规模铺开,本质上还是受限于地盘太小。 物资补给更是个老大难,小礁盘存不了多少东西,补给周期一长就得 “吃老本”,有部队透露以前最紧张的时候,连蔬菜都得按人头分配,这哪能支撑长期驻守? 从战略上看,没有大型岛屿就等于少了 “固定航母”。上世纪 70 年代起,越南、菲律宾就盯着那些稍微大点的岛礁抢,中业岛被占后,人家直接修了军营和高射炮哨所,几百人长期驻留,还年年搞建设,就是因为这岛好歹能立足。 咱们 2012 年黄岩岛事件时,处理起来格外被动,说到底就是附近没有能快速支撑的大岛,渔船被拦截了,支援力量得绕远路赶过来,等赶到黄花菜都凉了。 后来下决心填海造岛,也是被逼出来的没办法,用天鲸号、天鲲号这些 “造岛神器” 使劲堆,两年时间才把七个礁盘堆出 12 平方公里,永暑礁从 0.08 平方公里扩到 2.8,美济礁堆到 5.5 平方公里成了南沙最大的,可这 5.5 平方公里放在茫茫南海里,也就像个小小的驿站。 对比下周边国家就更明白,越南十年填了 9 平方公里,设施简陋得不行还敢嚣张,就是因为他们占的岛礁能勉强搭个据点。 咱们填出来的岛虽然建了跑道、雷达和导弹阵地,但面积就这么点,飞机库、燃料库、维修厂挤在一起,要是想多部署几架战机、几艘舰船,立马就显局促。 美国智库早年还嘲笑咱们填岛没用,后来看永暑礁的 3000 米跑道能起降大型飞机,渚碧礁的雷达能扫几百公里,才改口说没想到这么快,可即便如此,这些人工岛还是没法和天然大岛比,维护成本高不说,生态也脆弱,得花大力气修防波堤、培育珊瑚才敢住人。 南海航道每年过那么多船,中国和东盟一万多亿美元的贸易都得走这儿,可没有大岛当支点,护道就成了苦差事。渔船在传统渔场作业被骚扰,得从老远调船去维权,来回一趟好几天;要是遇到商船求救,救援力量赶过去时往往已经晚了。 更别说开发油气资源了,南海底下全是宝贝,可离大陆太远,没有大岛做后勤基地,钻井平台的设备、人员轮换都得靠船运,成本高得吓人,只能看着别人偷偷开采。 说白了,南海这地方,大型岛屿就是 “定海神针”。有了大岛,淡水能储够,物资能堆足,飞机舰船能落脚,雷达导弹能架稳,维权、护道、开发都有了根基。 可现在手里的岛不是太小就是太脆弱,人工填的再使劲也赶不上天然大岛的底子,这力不从心的感觉,可不就是缺大岛闹的嘛。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康安说历史

康安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