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真是高明,不服不行!原来今天的渤海能完全属于中国,没有一艘外船胆敢驶入,完全是因为毛主席当年说的这句话……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8年那个夏天,毛主席在北戴河说的一句话,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海洋命运,这句话就是:“大炮射程之内,即为我国领海,”正是这个朴实又霸气的判断,让今天的渤海成了中国的内海,再也没有哪艘外国军舰敢随便闯进来。 说起来,新中国刚成立那会儿,海上防线真是让人揪心,虽然打赢了抗美援朝,可海军底子薄,装备跟不上,那时候全世界都在用英美定下的老规矩,领海只有3海里宽。 这个标准听着挺国际化,实际上是18世纪人家根据炮舰射程划的,早就不合时宜了。 按这个算法,渤海大部分海域都算公海,外国船只可以自由穿梭,北京天津这些重要城市,等于门户大开,谁来谁走,根本拦不住。 历史的教训太惨痛,1894年日本舰队从渤海直扑威海,北洋水师全军覆没,1900年八国联军又从大沽口杀进来,一路打到北京城下。 这些血债摆在那儿,谁还敢对海防掉以轻心?可当时咱们家底不厚,美国军舰动不动就在近海晃悠,渔民出海都提心吊胆,这口气实在咽不下。 毛主席年轻时在天津接触过船政,对海防一直上心,到了1958年,国际局势又紧张起来,8月底金门炮战打响,美国第七舰队立马开到台湾海峡,航母战斗群压到浙江外海。 这架势明摆着要找茬,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央决定重新确定领海宽度,不能再被人家牵着鼻子走。 8月下旬,法学家倪徵燠和外交部的乔冠华赶到北戴河汇报,倪徵燠把各国做法讲了一遍,发达国家喜欢3海里,方便他们的船队到处跑,掠夺资源,发展中国家主张12海里,为的是保护自家安全。 毛主席听完问了个关键问题:如果划12海里,渤海里面还有没有公海?倪徵燠算了算,老铁山水道最宽也就22海里,两边各划12海里,中间根本挤不出公海空间,也就是说,整个渤海都能成为中国的内水。 这个发现让毛主席眼睛一亮,内水和领海可不一样,领海虽然属于国家,但按国际法外国船只可以“无害通过”,内水就是完完全全的自家地盘,任何外国军舰未经许可进来,那就是侵略行为,庙岛群岛那32座岛屿,正好像一串珍珠挂在渤海入口,天然形成了封锁线。 9月初,毛主席召集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这些人再次开会,有专家担心12海里会惹国际麻烦,怕美英不答应,甚至可能动武。 毛主席听完这些顾虑,说了句实在话:老先生们的担心可以理解,但《海牙协议》不是铁板钉钉,得看中国自己的实际情况,咱们的海岸炮射程都超过12海里了,经济和安全都得保障,就定12海里。 这话一出口,屋里人都明白了,这不是拍脑袋的决定,而是实打实算过账的。 9月4日,中国政府正式发表声明,宣布领海宽度12海里,采用直基线法,渤海湾统统划进来,消息传出去,美国英国日本跳脚反对,说中国破坏国际规则。 毛主席根本不吃这套,直接要求海军严阵以待,谁敢越线就开炮,这话不是吓唬人,9月7日,美国巡洋舰护着国民党的补给船,真就闯进了福建外海12海里线。 解放军岸炮阵地二话不说,43个炮兵营一起开火,炮弹把海面覆盖得密不透风,国民党运输舰当场搁浅,美舰掉头就跑,两个美国军事顾问当场阵亡,这一炮打出了气势,也打出了规矩,从那以后,再没人敢拿中国的12海里当儿戏。 这个决策的高明之处,不光是保住了渤海,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开会,最后正式把12海里定为国际标准,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跟着采用,中国当年的做法,反倒成了别人学习的样板,毛主席提前20多年就把路子铺好了,这眼光不服不行。 今天的渤海早就变了模样,辽宁山东河北天津四地围着它发展经济,港口吞吐量全国领先。 更厉害的是军事防御,2025年5月,渤海湾搞了一场大规模实弹演练,新式舰载防空系统和岸基反舰导弹联合作战,那场面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海军的实力。 庙岛群岛附近设了禁航区,海事部门通过高科技手段严格管控,实现了零走私、零偷渡、零越界,这片海,真真正正成了咱们自己的后院。 回头看,毛主席那句“大炮射程之内”,说得朴实却精准,他把军事能力、地理条件、国际法理全都算进去了,没有空谈什么主义,就是实实在在解决问题,弱国没有外交,海权更得靠实力顶着。 这个道理放到今天依然管用,渤海的安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那一代人用智慧和胆识争取来的,每次看到满载货物的轮船在渤海上平稳航行,就该想起当年那个决定,没有那12海里的坚守,哪来今天的岁月静好。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国新闻网———毛泽东亲定12海里领海 解放军岸炮射程在此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