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之上闪耀金色未来!青岛即墨蓝色经济狂飙突进,海上光伏领跑全球,智慧渔业颠覆传统,打造中国版“海洋硅谷”雄心曝光!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鳌山湾,一片片光伏板在蔚蓝海面上泛起粼粼波光,这不是科幻电影场景,而是青岛即墨正在发生的能源革命。在这片承载着千年海洋文明的土地上,一场蓝色经济变革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海面之下,光伏桩基化身人工鱼礁,吸引着贝类藻类安家落户;海面之上,清洁电力通过银色线路输往千家万户。这种“渔光互补”的模式,让同一片海域实现了发电养殖两不误。项目执行经理廖臻彦透露,这片蓝色能源田已累计发电超900万度,足以满足万户家庭夏季用电需求。 沿着女岛港区的海岸线前行,海洋产业集群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招商工业青岛船厂里,82000吨级散货船刚刚驶向深蓝,标志着这个拥有76年历史的老船厂焕发新生。未来这里将聚焦三大主力船型,打造全国领先的商船建造基地。 港区升级工程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建设人员李雨沁指着初具规模的泊位介绍,明年这里将通过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验收,届时世界各地船舶可自由通行贸易。港口升级为海洋新能源装备运输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智慧海洋领域,即墨同样走在前列。国实科技集团的“灵龙”系统成为渔民出海作业的智能管家,能实时监测气象渔船动态,自动预警危险海域。高级总裁谭华表示,这套系统已实现“把大海装进手机App”的愿景。 更令人惊叹的是“国信1号”养殖工船,它让海洋渔业从“狩猎时代”迈入“农耕文明”。这艘投资6.1亿元的“海上牧场”,拥有近10万立方米养殖水体,年产高品质鱼类3600吨,机械化率超90%,人力成本降低20%。 海洋生物医药领域也传来喜讯。海之林公司生产的医药级海藻酸盐获得欧洲药典认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技术总监自豪地说,这一突破让中国海洋生物医药成功跻身国际高端市场。 即墨区打造的“i企”海洋会客厅服务品牌,为涉海企业提供有力支持。目前已累计发放奖补资金3700余万元,支持14家涉海企业和9位海洋人才,这种有温度的“蓝色支持”让创新企业安心扎根。 生态保护是蓝色经济发展的底线。即墨投入真金白银整治岸线7.74公里,拆除非法养殖设施89公顷,使蓝谷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市民李媛媛欣喜地发现,曾经养殖池扎堆的小岛湾,如今已成为周末休闲的好去处。 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吸引高端要素的“强磁场”。2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25所高校相继落户蓝谷,1.2万余名高层次人才在此安家。全国唯一的水下考古博物馆也在此开工建设,未来将展出大量珍稀出水文物。 面向“十五五”,即墨立下新目标:到2027年海洋生产总值达778亿元,建成更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这片蓝色沃土正以科技创新为帆,在经略海洋的征程上破浪前行。 从海上光伏的绿色能源革命,到智慧渔业的产业化突破,再到海洋生物医药的国际突围,即墨用实践证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可以相得益彰。这里的每一次创新都在改写海洋经济的传统叙事,每一个突破都在为中国经略海洋提供新方案。 蓝色经济 海洋创新 青岛即墨光伏 青岛光伏 绿色发展 (来源:大众网记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