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GDP大连登场,东北振兴的“新锚点”能扛住吗?

数据读城 2025-10-19 21:52:45

接近岁末,东北地区终于等来了第一座万亿GDP城市,现在人们的期待是,大连能够为东北振兴做些什么? 万亿体量的大连将扩展怎样的产业经济“朋友圈”,能否如愿带来东北地区稀缺的资源集聚效应? 从GDP超万亿到区域领航 在2024年以超过9500亿元GDP站上历史新高后,受益于工业技改投资70%以上的增速、高技术制造业10%以上的增速,大连将在今年年末如愿突破万亿关口,成为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首个万亿GDP城市,东北地区没有万亿级经济引擎的历史将不复存在。 作为东北经济第一城,大连的含金量藏在重点产业持续升级的细节里。规上工业、现代服务业、航空运输业等都是大连的强点,还连续跻身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榜单,制造业、金融业与港口叠加,东北地区再无其他城市具有大连这般的优势和底蕴。 身份升级,大连自然责任在肩。 对于东北地区而言,万亿GDP城市大连的诞生,将成为区域经济振兴发展的新锚点。 大连的成功跨越,力证东北地区的老工业基地也有“春天”,能够摆脱资源依赖,实现高质量增长。 大连也和南方城市一样,搞起了“传统产业顶天立地、新兴产业铺天盖地”的新格局,绿色石化产业规模推至4000亿元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突破2000亿元。大连正为其他东北城市提供可复制的转型样本。 更为典型的是,体量升级的大连将呈现磁石效应,一定程度上缓解东北地区长期面临的资本、人才外流压力。截至目前,大连今年已经新增11家金融机构、5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势头向上。 能否玩转“朋友圈”,实现产业协同 ​大连并不缺乏重点产业的辐射力,只是此前往往未能进入更广域的视野,未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如今,大连2025年启动的沈大氢能高速走廊已纳入全国规划,串联起沈阳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大连氢燃料电池轨道机车制造基地,形成了东北地区首个跨城新能源产业链。旅顺口区引入高端配套资源,以“链主带链”的模式,加快打造年产值超百亿的船舶全产业链。​ 大连的技术合同成交额去年超过660亿元,45%的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另有近两成流向东北的其他城市,今年该数据有望提升。 在东北地区传统的冰雪经济方面,大连计划以低空经济实现突破,与哈尔滨、长白山合作开发冰雪旅游低空航线。 但想要进一步激活东北经济,大连所要发力的点还有不少。 比如港口枢纽的门户价值有待发挥,2024年,大连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了13.4%,但只有30%的货物吞吐量服务于东北内陆,远低于上海港对长三角地区60%的辐射率。通过完善辽满欧通道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推动长春、哈尔滨的汽车零部件、粮食等货物经大连港集散,让大连港口从物流节点升级为价值枢纽。​ 大连正在构建的六大产业集群亦需发挥引领作用。 绿色石化领域,以恒力新材料科创园的重点项目带动盘锦、抚顺的石化企业向精细化工延伸。工业母机集群,以瓦轴集团为龙头,计划尽早实现200亿产值,为齐齐哈尔的重型装备、沈阳的机床企业提供高端配套。 作为东北地区唯一入选“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的城市,大连2025年新发放企业类贷款平均利率降至3.43%,低成本资金优势可通过银团贷款、产业链金融等方式,惠及更多东北地区的中小企业。 要实干,不要符号化 顶层设计和地方都对大连抱以厚望,“在东北全面振兴中勇于争先”的辽宁,通过36条政策措施,支持大连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大连的工作报告则明确朝着“东北亚区域经济中心”努力。 对此,大连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绿色石化产业“一业独大”对已经升格的大连而言,将成为新的风险点。在人工智能、海洋生物等领域,大连应有所发挥。民营经济活力不足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从国企主导转为多元协同,大连才能更高效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 大连能够用3-5年的时间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提至25%以上么? 大连的金融中心、物流枢纽优势,能转化为东北地区的共同优势么? 想要让万亿GDP城市的红利真正渗透到白山黑水间,大连需要以实干破解东北地区产业单一、协同薄弱、开放有待加强的难题,真正扛起东北振兴的“重责”。

0 阅读:87
数据读城

数据读城

城市、产业发展数据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