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才! 马来西亚安瓦尔突然宣布了! 从10月22日起,欢迎外国企业与本土公司成立合资企业,共同开发该国储量约1610万吨的稀土资源。 他明确表示,马来西亚希望通过引入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实现从“出口原矿”到“生产磁铁”的产业链升级,进而拉动经济增长、助推GDP提升。 安瓦尔透露,马来西亚自2023年起已实施稀土原矿出口禁令,意在构建本土加工制造体系,但受限于技术短缺,产业转型进展缓慢。 之前与澳大利亚莱纳斯集团的合作中,虽有新厂房落成,核心加工技术却仍由外方掌控,未能突破技术瓶颈。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已同意向马来西亚提供稀土加工技术援助,包括中国自主研发的无氨浸出工艺——该技术可将稀土回收率提升至95%以上,同时大幅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目前这一合作已进入实质推进阶段,不再是纸面计划,将有效帮助马来西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利润。 从合作定位来看,中马稀土合作聚焦长期产业链共建,而非短期资源交易,更符合双方长远利益。 这次合作也折射出马来西亚等资源国的现实需求:虽坐拥丰富资源,却因缺乏核心技术难以实现价值最大化,寻求技术合作成为必然选择。 在与澳大利亚合作遭遇“卡技术”后,马来西亚转而与中国联手,依托无氨浸出工艺突破产业困局,形成“中国技术+马来西亚资源”的互补模式,堪称真正的互利共赢。 当前全球稀土竞争的核心已从“资源储量比拼”转向“核心技术与产业生态竞争”。 中马这次合作构建的“技术+资源”模式,相比单纯出口原矿更具可持续性,也为其他资源国提供了重要启示:在全球产业链中,技术主权才是掌握发展主动权的“硬底气”。 中马稀土合作限定于国企主导,是中国平衡技术输出与安全管控的关键策略。 中国将稀土加工技术列为禁止出口范畴,通过国企合作可严格监管技术流向,避免核心工艺外泄。 同时,马来西亚借助中方无氨浸出技术(回收率超95%)突破产业瓶颈,既规避环保风险,又摆脱对澳企的技术依赖。 这种“技术可控输出+资源高效开发”的模式,既守住中国技术安全底线,又为马来西亚打造完整产业链提供支撑,成为技术合作中“安全与收益兼顾”的典型范例。 此外,安瓦尔政府近期多次公开表态,强调马来西亚不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注重以务实合作推动本国发展,这也为中马稀土合作的稳定推进奠定了基础。 目前,双方计划通过国有企业主导合作,既保障技术安全,也为后续产业链延伸预留了空间。 中马合作给资源国提供了“技术换价值”的转型范本。马来西亚曾因缺技术,即便拥有1610万吨稀土储量,也只能出口原矿。 与中国合作后,借助无氨浸出技术实现从“卖矿石”到“造磁铁”的升级,预计带动GDP增长0.5-1个百分点。 这印证了全球稀土竞争的核心已从资源储量转向技术主权——资源国唯有掌握核心工艺,才能避免“资源富集却价值低端”的困境。 这种“技术赋能资源”的模式,也为印尼、越南等资源国提供了突破发展瓶颈的参考路径。 大家怎么看这事儿啊,快来聊聊你们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