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男子用无人机拍钱塘江,谁能想到,无人机刚起飞,就发现了震撼一幕,钱塘江退潮

鸿鹄浮歌 2025-10-23 11:41:30

浙江一男子用无人机拍钱塘江,谁能想到,无人机刚起飞,就发现了震撼一幕,钱塘江退潮竟然出现了“潮汐树”景观,栩栩如生,脉络纵横交错,宛如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丹青。网友:以潮水为笔,滩涂为布,大自然的杰作! 据人民日报10月21日报道,浙江一位大哥最近干了件特有意思的事儿,他寻思着钱塘江天天看,换个角度会不会有啥不一样? 于是,他把自己的无人机给放了出去,这位大哥本来以为最多也就是拍个大江大河的壮阔景象,结果镜头越拉越高,屏幕里的画面让他瞬间就愣住了。 这哪里是他印象里那片光秃秃、泥泞泞的滩涂?屏幕上清清楚楚地显示着,退潮后的江滩上,出现了一幅让人难以置信的景象——无数的沟壑纵横交错,形成了一棵棵巨大的“树”,脉络分明,枝丫蔓延,活脱脱就是一幅气势磅礴的水墨画。 这画面太震撼了,大哥把这事儿一发到网上,立马就炸了锅,网友们一看这画面,也是惊叹连连。 有个网友的评论特别有意思,他说:“这下我信了,大自然才是最牛的艺术家,用潮水当笔,拿滩涂当画布,挥毫泼墨就是一幅绝世佳作,关键是画完了还不留名,深藏功与名啊!” 这话说得太到位了,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嘛,这幅“画”的“树干”,是水流冲刷出的主河道,那些分叉出去的“树枝”,则是更细小的水流路径。 在夕阳的斜照下,沟壑里因为还存着点水,颜色显得深一些,而旁边高处的泥沙则泛着光,一明一暗,层次感一下子就出来了,这不就是咱们国画里讲究的“墨分五色”吗? 很多人好奇,这到底是个啥?其实,这种奇特的景观有个名字,叫“潮汐树”,它的形成,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出现的,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不能少。 钱塘江这个地方,简直就是为“潮汐树”量身定做的舞台,第一,这里的潮差特别大,涨潮和退潮的水位能差好几米,这就给水流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涨潮的时候,汹涌的潮水带着大量的泥沙覆盖了整个江滩,等到退潮,水流急着往海里跑,它们会本能地寻找最低的路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在滩涂上冲刷出了一道道深浅不一的沟壑。 第二,这滩涂的泥沙也是个关键,太粗的沙石,水流冲不动,形不成精细的纹理,太细的泥巴,又太黏糊,水流一过啥痕迹也留不下,很快就又糊成一片了。 钱塘江的泥沙就是那种不粗不细、恰到好处的类型,既能被水流塑形,又能保持住形状,这才有了我们看到的栩栩如生的“树干”和“枝丫”。 所以说,这幅画,不仅需要“画家”有鬼斧神工的技艺,连“画纸”和“墨水”都是精挑细选的。 看到这儿,不少外地的朋友就心动了,寻思着自己也想去亲眼看看这大自然的杰作,问钱塘江是不是每天退潮都有这个景?这可就得看运气了。 钱塘江的大潮主要集中在农历的初一到初五,还有十五到二十这几天,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农历八月十八的观潮节,那时候的潮水最猛,场面最壮观。 但“潮汐树”的出现,比看大潮还要随缘,它要求退潮退得非常彻底,把整个滩涂都完整地露出来,而且水流的路径、泥沙的沉积状态,每一次都可能不一样。 有位本地的摄影爱好者就说,他拍了这么多年钱塘江,也就见过寥寥几次完美的“潮汐树”,每次形成的图案都跟上次不一样,就像我们每个人的指纹,是独一无二的。 今天你看到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可能明天它就变成了一片“灌木丛”,这种不确定性,反而让每一次的遇见都显得弥足珍贵,这幅转瞬即逝的美景,也引发了很多人的感慨。 有人开玩笑说:“幸亏李白没看到这个,不然我们又要多背一首《望钱塘江潮汐树》了!” 玩笑归玩笑,但确实触动了很多人,我们总以为奇迹都藏在那些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名山大川里,需要我们翻山越岭去追寻。 可谁能想到,就在我们每天可能都会路过的江边,就在这片看似平平无奇的滩涂上,就上演着如此惊心动魄的创作。 更让人觉得有意思的是,这幅“画”的生命极其短暂,当天的傍晚,随着新一轮涨潮的到来,奔腾的江水会毫不留情地将这幅杰作彻底淹没、抹平。 等到第二天潮水再次退去,滩涂可能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也可能“画”出了一幅全新的作品,这不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那些小确幸和惊喜吗?它们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悄无声息,也走得飞快。 你抓住了,它就是你一天的好心情,你错过了,它就真的错过了,那位用无人机拍下这一切的大哥,可能自己都没想到,他的一次心血来潮,竟然为我们揭示了身边隐藏的奇迹。 这提醒了我们,生活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和那份放慢脚步的心情,我们每天忙着低头赶路,盯着手机屏幕,却常常忽略了只要稍微抬起头,或者换个角度,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大自然用它的方式告诉我们,最壮丽的艺术,往往就在最平凡的地方,它不需要门票,也不需要预约,只需要你有一颗愿意去发现和欣赏的心。 下次你路过江边、河边,不妨也停下脚步看一看,也许,下一个发现奇迹的人,就是你。 信源:人民日报2025年10月21日

0 阅读:0
鸿鹄浮歌

鸿鹄浮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