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关键矿产行业正为美澳矿产协议欢呼雀跃,仿佛已经听见产业繁荣的脚步声——股市也很给面子,相关股票一路飘红。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分析认为,这份协议确实有助于打造一条“去中国化”的稀土供应链。不过,像特朗普说的“一年见效”?那基本属于科幻剧情。更何况,澳洲政府还得认真面对环境、社会和文化影响这“三座大山”。 说起来有点尴尬:澳大利亚辛辛苦苦挖出来的稀土,绝大多数都得打包运到中国完成精炼。 公开数据显示,全球约70%的稀土由中国开采,90%在中国加工。所以不管是美国还是澳大利亚,挖出来的稀土精矿,大多数都得坐上“中国专线”。 《卫报》等媒体也指出,澳洲开采的稀土“绝大多数”都出口了——主要是中国。本土精炼能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就连澳大利亚最大的稀土企业莱纳斯(Lynas)也坦言,他们从Mt Weld开采的稀土氧化物,目前仍然得运到中国等地去加工。 2024年全球稀土氧化物产量约39万吨,中国就占了27万吨(接近70%)。澳大利亚产量约1.3万吨,其中莱纳斯是主力。可惜国内加工能力跟不上,这些产量几乎全部出口,大部分以氧化物或混合碳酸盐的形式运往海外——目的地主要又是中国。粗略估计,澳大利亚每年出口到中国的稀土精矿,就占到其总产量的绝大部分,超过1万吨。 中国对稀土供应链的控制,早已不只是“量大管饱”。83%的全球精炼产能?92%的磁体产量?这些数字确实惊人,但真正的“大招”藏在那个小数点后面——99.999%。五个九,看似不起眼,却是横在美国面前一道现实的技术天堑。 半导体行业对此最有发言权。台积电、英特尔、三星的生产线,哪个离得开超高纯度稀土?99.9%、99.99%的纯度,日常用用还行,可一旦进入5纳米以下的制程,杂质就成了“芯片刺客”。想象一下,在原子尺度上搞微雕,任何微小污染都可能导致整片晶圆报废——这不亚于在针尖上跳芭蕾。 更让西方头疼的是,这套精炼技术根本没法“Ctrl+C”。溶剂萃取、多级分离,听起来像是化学实验课的内容,可要把它变成稳定可靠的工业流程,需要的是时间、经验和无数次的试错。有人说中国靠的是环境代价,这话说得太轻松。难道真以为西方企业不想攻克这个难题?日本努力了十几年,澳大利亚试了又试,最后都卡在99.9%到99.99%这段看似微小、实则遥不可及的路上。
安世的非法CEO来到中国,想要与中国进行协商谈判! 安世半导体事件最初的导火
【5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