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的越南,正式提出未来五年GDP年均增长10%,这个目标看似激进,却有着来自政策红利、外资投入,以及供应链优势的扎实支撑。 在这份越南版的“大跃进”里,本就在越南市场布局深耕的中国企业,能否搭上“顺风车”,又可能面临哪些风险? 中美夹缝里的产业机遇红利 越南确实具备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盘。其今年的经济增长率有望超过8%,1-9月,越南实际利用外资为188亿美元,同比增长8.5%,先进技术转移类项目的比例在增加。中国资本是其中的重要增量,仅1季度的中国对越直接投资就近15亿美元,同比增长近70%,且多投向制造业项目。 越南明确提出将以私营经济为增长核心驱动力,也是基于其产业经济现状而来。私营企业提供了越南全国6成以上的就业岗位,越南今年新推出的三年免税、四年减半政策非常有诚意,吸引了更多的私营制造业企业注册落户。 越南一直保持着劳动力方面的成本优势,其制造业平均工资只有中国的60%-70%,在纺织、消费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尤为突出。 受益于中美博弈,越南吃到了最多的供应链红利,很好地承担了“中转站”角色,纺织业80%的原材料由中国供应,电子制造业的核心部件多来自中、日、韩,成品主要出口美国。尽管美国大幅提高了对越关税,但在越布局的中国企业和越南方面,仍有可观的利润。 中国企业的“顺风车”之旅 越南版“大跃进”,目标是产业升级,期间必然推动基础设施完善。中国企业以技术积累、成本优势和一点点地缘因素,完全有可能搭上“顺风车”,吃到一部分红利。 比如纺织行业,诸多中国纺织巨头已经在越南搭建了原料-纺纱-染整-制衣的完整生态,头部企业的对越累计投资已超200亿美元,越南西宁省、胡志明市的纺织产业集群,有鲜明的中国要素,中国企业掌控着该领域产业链上游的话语权。 电子制造业同样如此,今年一季度,中国对越投资的200多个项目中,电子制造和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的占比超过60%,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重点项目将推动越南由组装基地向供应链关键节点转型。越南每年的计算机与电子部件出口金额都超过300亿美元,其中的芯片封装、精密设备等环节高度依赖进口,中企对此有着相当比例的技术输出。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是中国的强项。比如,越南计划在2030年前建造10条新海底电缆,虽然被美国方面游说排斥中企,但中国的华海通信依然靠着报价更低、技术可靠获得了越南方面的订单。未来五年,此类基建项目将持续释放设备供应与工程服务的庞大需求,而这只要不夹杂政策因素,就是中企的舒适区。 在消费端,越南中产阶级的崛起带动了家居消费升级,智能家居、环保建材等细分领域增速超过15%,大量中国品牌受益。海底捞、蜜雪冰城等中国餐饮品牌在越南市场颇受欢迎,展现出消费渗透的巨大潜力。 水面下的暗礁,中国企业应有所提防 越南市场的营商环境,在全球范围内已属于较好水平,但仍有较多风险需要中国企业未雨绸缪。 中美博弈的挤压效应将长期存在,加上越南一直存在的摇摆心态,将带来相关政策的不确定性,虽然不至于像印度那样动辄直接罚没中国企业的资产与利润,但仍可能对在越中国企业造成损失。美国也从未放松对越南经济的盯防,关税大棒极有可能再度落到越南身上,对其供应链造成巨大的影响。 更为关键的是,越南上下一直抱着既要供应链红利,又要技术独立的想法,垂涎中国企业的技术,但能付出的筹码又不多。越南已明确提出减少外资技术控制,要求中企与越南本土企业组建合资公司,这将稀释中企的技术优势与利润空间,中国企业需要避免在越南也陷入印度那般的泥潭。 越南未来5年年均高达10%的GDP增长目标,更像是一场借势中美、自主升级的豪赌,其成功与否,既取决于全球经济环境的稳定,也依赖于其能否平衡好大国关系与产业自主的矛盾。 而中国企业的越南“顺风车”之旅,可能不会是理想中的那般顺畅。
越南股市的闪崩,因为越南的债务太夸张了,表面上越南的经济增速很快,但大部分的钱都
【36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