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是第一个抢占中国国土的国家,用武力侵占台湾岛长达38年。 如今又是第一个明

未央秘史 2025-10-22 14:42:29

荷兰是第一个抢占中国国土的国家,用武力侵占台湾岛长达38年。 如今又是第一个明抢中企资产的国家,明抢中国企业花300多亿买下的安世半导体。 说起荷兰,这个在历史上靠着航海业发家的国家,似乎从骨子里就带着点“巧取豪夺”的基因,早在17世纪,它就踩着地理大发现的浪潮,摇身一变成了号称“海上霸王”的欧洲头号军事大国,而中国台湾岛,就成了它在远东扩张的第一个猎物。 162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部队趁着明清更迭、中原动荡的空隙,登陆台湾南部的大员地区,建立起热兰遮城和赤嵌城两个据点,从此开始了对台湾长达38年的殖民统治。 起初他们还只是和西班牙殖民者瓜分台湾,到了1642年,荷兰人击败西班牙势力后,彻底独霸了整个台湾岛,把这里当成了自家的“提款机”。 为了榨取财富,他们招引汉人移民来提供劳动力,强迫原住民部落臣服,通过垄断蔗糖、鹿皮等资源的贸易赚取巨额利润,后来更是不断新增税收,把殖民统治的剥削本质暴露无遗。 这种高压统治最终引发了汉人起义,虽然郭怀一事件被残酷镇压,但也为荷兰殖民统治的终结埋下了伏笔。 直到1661年,郑成功率领2.5万将士,趁着大潮奇袭鹿耳门港,用简陋的帆船击败了荷兰的王牌战舰“赫克托”号,又在陆上战斗中击溃狂妄的殖民军,经过近一年的围困,终于在1662年迫使荷兰末代总督揆一签字投降,让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这场胜利不仅终结了荷兰的殖民统治,更证明了任何凭借武力抢占他人国土的行为,终究会被历史唾弃。 没想到几百年过去,荷兰的手段换了一套行头,骨子里的掠夺本性却丝毫未改,这一次,它把目标对准了中国企业的优质资产,首当其冲的就是安世半导体。 这家源自飞利浦半导体部门的企业,在功率半导体领域深耕多年,尤其是车规级芯片市场,它的小信号二极管全球销量第一,车规级功率MOS管稳居全球第二,电动车逆变器芯片更是占据了40%的全球份额,欧洲的大众、宝马等车企都得靠它供货。 2019年,中国的闻泰科技看中了它的技术积淀和市场地位,砸下340多亿元人民币完成全资收购,原本被前东家恩智浦视为“增长平平”的业务,在中资入主后迎来了新生。 在中方的运营下,安世半导体不仅连续五年为荷兰政府缴纳超过1.3亿欧元的企业所得税,还在荷兰、德国等地维持着5000个就业岗位,到2024年更是实现了“零负债”运营,营业收入增长60%,净利润实现数倍增长,甚至搭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快车,四成出货量都供给了中国车企。 说句调侃的话,这哪里是收购,简直是中国企业带着资金和资源来给荷兰的产业“输血”,结果却养出了一只“白眼狼”。 变故的导火索来自美国的施压,2024年12月,闻泰科技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到了2025年9月,美国又将管制范围扩大到实体清单企业控股50%以上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也被纳入其中。 眼看美国的制裁大棒挥来,荷兰立刻见风使舵,搬出所谓的《货物可用性法》,以“关键技术安全面临威胁”为由,上演了一出“明抢”大戏。 9月底,荷兰经济事务部冻结了闻泰科技旗下包括安世半导体在内的全球30个关联主体的资产调整,紧接着阿姆斯特丹法院裁定临时托管安世半导体的股权,还罢免了中国籍CEO张学政,让外籍管理层全面接管公司。 荷兰政府嘴上喊着“维护技术安全”,实际就是在配合美国的对华科技遏制,借着地缘政治的由头,强行剥夺中资企业的合法股权。 更可笑的是,荷兰这场夺权行动完全是自断后路,安世半导体虽然总部在荷兰,但它最核心的后端封装测试工厂在中国大陆的东莞和惠州,欧洲工厂生产的晶圆必须运到中国进行封装测试才能成为成品芯片。 中国随即采取反制措施,禁止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出口所有成品和半成品,导致价值数亿美元的晶圆和封装件被卡在保税区,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直接警告,芯片库存可能几周内耗尽,生产线随时面临停摆。 而安世半导体中国工厂的员工也直接与荷兰总部切割,明确表示不执行总部指令,工资福利由国内公司承担,荷兰费尽心机抢到的“控制权”,瞬间变成了一个无法正常运转的空壳。 从历史上用枪炮侵占台湾掠夺资源,到如今用行政手段和司法裁决抢夺中企资产,荷兰的行为逻辑从未改变:只要能获取利益,就可以无视主权和规则。 当年它靠殖民掠夺积累了原始资本,如今又想借着全球科技竞争的风口,靠“巧取豪夺”维持自身在高端产业的优势。 但时代已经变了,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明清时期那个任人欺凌的国家,中国企业也有足够的能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毕竟掠夺或许能得逞一时,但永远不可能长久,这是历史已经反复证明的真理,荷兰显然还没真正明白这个道理。

0 阅读:67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