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那边,大豆已经不是按吨卖了,是按“山”卖的。还没到年底,就卖了超过1亿吨,直接把去年的记录踩在脚下。你猜这泼天的富贵,谁给的?八成。整整八成的大豆,全进了咱家的粮仓。九月份更夸张,巴西港口出来的豆子,几乎是“中国专供”。 这“专供”的背后,藏着咱们对大豆的刚需——2024年国内大豆进口量破了1.05亿吨,可自己才产2065万吨,83.57%的依存度摆在那,不找靠谱的卖家根本不行。咱们餐桌上的猪肉、鸡肉、豆油,全靠大豆撑着:生猪饲料里豆粕占比能到15%-20%,2023年光饲料行业就耗掉超1.3亿吨大豆,这些缺口只能靠进口补。 巴西的大豆能接住这么大的单子,是真下了功夫的。热带气候让豆子一年能熟两茬,4000多万公顷的连片种植地摊薄了成本,再加上转基因品种抗虫耐旱,单产比咱们国内高不少,榨油率也更有优势。2017年到2024年,巴西大豆产量从1.14亿吨飙到1.69亿吨,出口量跟着翻了近一倍,硬生生超过美国成了全球最大产豆国。 这格局的转变,其实早有苗头。2018年贸易摩擦后,咱们就开始减少美国大豆采购,当年从巴西进口的比例直接冲到75%,之后就没掉下来过。2024年更明显,巴西占了71.07%,美国只剩21.07%,今年10月甚至出现了二十多年来首次没采购美豆的情况。巴西港口的工人都摸清了规律:只要是往中国运的货轮,装货速度都得加快——九月份那650万吨大豆,占了巴西当月出口的93%,说是“专供”一点不夸张。 但这“泼天富贵”里,藏着不少隐忧。巴西的物流是块硬伤,内陆全靠未铺装的公路运豆子,物流成本占比高达25%,比美国的8%高出两倍多,一到雨季道路泥泞,货就堵在半路。更要命的是依赖太集中,南北半球种植季错开,每年四季度到次年一季度很容易出现供应空窗,2025年上半年巴西豆价就因为咱们需求旺涨了5%-10%,等于平白多花了几亿美元。拉尼娜现象一来,巴西中南部降雨可能减半,到时候豆子减产,咱们的供应就得紧张。 好在咱们早没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中粮砸了2.85亿美元在巴西桑托斯港建码头,把大豆从农场到港口的时间从120天砍到60天,就是为了打通物流堵点。阿根廷一取消出口税,咱们8小时就签了130万吨订单,11月就能到港,成本还比巴西豆低7%。国内也在发力,“大豆振兴计划”让产量稳在2000万吨以上,北大荒的新品种亩产都能到569斤了;饲料里豆粕占比也在降,新希望这些企业都降到10%以下,昆虫蛋白、单细胞蛋白这些替代品正在顶上来。 说白了,买巴西大豆不是“被动选择”,是粮食安全布局里的一步棋。从依赖美国到巴西主导、多国补充,从进口到国内增产、技术替代,每一步都是为了把主动权攥在手里。毕竟13亿人的餐桌,不能靠别人的脸色过日子。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从24年9月24日开始,炒A股的逻辑变了。原来,是机构研究如何割散户的韭菜;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