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泰科技还是深谋远虑啊,在收购了荷兰安世半导体以后,并没有把宝全押在荷兰,而是选择把大部分产能放在了国内,这一点很高明。 当年闻泰把有 60 多年历史的欧洲半导体巨头安世拿下时,外界全在议论 “小公司吃不下大巨头”,毕竟安世的车规级芯片全球第二,每三辆汽车里就有一辆用它的货。可没人留意,交割协议刚签完,闻泰压根没办庆功宴,直接派 20 个技术专家扎进荷兰奈梅亨工厂。 当时谁也猜不透这波操作,现在荷兰政府搞行政干预、甚至断了中国区员工系统权限,答案才算彻底揭开。这哪是去 “接管”,分明是早早就为产能转移铺路。 如今再看数据更明白,闻泰早就把 80% 的半导体产能搬到了国内,近一半的营收都来自中国市场。这步棋现在看简直是神操作,荷兰那边闹得鸡飞狗跳,安世中国立马发公开信稳军心:“生产经营一切如常”。 反观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都急着警告,安世芯片库存顶多撑几周,新供应商认证得等好几个月。要是当年闻泰把宝全押在荷兰,现在怕是得跟着全球车企一起慌。 更关键的是那 20 个专家没白去,安世可是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于一体的 IDM 龙头,这种全产业链技术向来捂得严实。 闻泰的专家团硬是用两年时间把核心工艺摸透,在国内建起封装测试基地,把 “荷兰技术” 变成了 “中国产能”。 这可不是简单的生产线搬家,车规级芯片得扛住极端温度、高电压,2000 多道工序一道都不能差,能实现本土化量产,等于攥住了产业链的命门。 这远见还藏在对国内市场的判断里,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爆火,一辆新能源车得装上千颗芯片,高智能车型更是要用到 3000 颗以上,2024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都快破千万了,芯片需求疯涨。 闻泰把产能放国内,从工厂到车企的响应速度比从荷兰运货快了近半个月,成本还低了 15% 左右。 反观有些企业当年收购海外芯片厂后,死守着海外产能,2020 年芯片荒时眼睁睁看着订单流走,现在还在补国内产能的课,比如华天科技最近才收购华羿微电加码功率器件,比闻泰晚了整整五年。 地缘政治这盆冷水更是浇出了闻泰的高明,美国搞的 “穿透规则” 逼着荷兰出手,说白了就是想卡中国芯片的脖子。 可安世 80% 的产能在国内,荷兰想拿捏都没抓手,最后反倒得主动找中方谈,经济大臣都放话要 “共同解决问题”。 这场景跟当年稀土的情况有点像,谁把产业链根扎在自己地盘,谁就有话语权。商务部都站出来说,美方才是始作俑者,这话里的底气,多少也来自闻泰这类企业早做的准备。 现在再看华强北的市场,安世芯片都涨到 “一天一价” 了,客户到处找备份货源,可闻泰国内工厂还在满负荷生产。 这哪是运气好,分明是 2019 年派专家去荷兰时就想明白的事:半导体这生意,技术要抓在手里,产能更得落在自己地盘。 那些当年笑 “蛇吞象” 的人,现在大概都在琢磨:闻泰这步棋,到底是深谋远虑,还是早就看透了全球产业链的门道? 说到底,企业跟国家过日子一样,手里得有实在的东西。闻泰没把宝押在别人的土地上,反倒把海外技术变成了国内底气,这波操作不光救了自己,还帮国内汽车产业扛住了芯片供应的压力,这才是真的高明。


普智
那他也没当断不断留那三个高管过年,到如今接管!!!还有把封装测试放国内,那研发、晶圆制造为啥没有在国内备份??????在条件允许下为啥没有形成中、欧两套从研发、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独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