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房的时候,跟妹妹借了十万块钱,今年缓过来了,就给她转了10万5000块钱,说那5000就当是利息! 兄妹俩差五岁,小时候家里条件不算好,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工资刚够维持一家四口的开销。 哥哥上初中那会,妹妹刚上小学,每次学校要交资料费,哥哥都会把自己的零花钱省下来给妹妹凑数,有时候甚至会偷偷把早餐钱省了,饿到中午放学。 有次妹妹发现哥哥课间总躲在教室角落啃干馒头,抱着哥哥的胳膊哭,说以后再也不要资料费了,哥哥揉着她的头说“傻丫头,读书才是正事,哥不饿”。 后来哥哥初中毕业没再读高中,不是成绩不好,是他看到父母每天加班到深夜还在算家里的开销,偷偷拿着户口本去了外地的工地。出发那天早上,他把攒了半年的200块钱塞给妹妹,说“以后哥给你寄钱,你好好读书”。 那时候工地管吃管住,但工资要压三个月,哥哥第一个月没拿到钱,就跟工友借了50块,给妹妹买了本她念叨了很久的作文书,自己啃了一个月的咸菜馒头。 妹妹没让哥哥失望,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排在年级前几名,高考时考上了省会的重点大学。 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哥哥特意从工地赶回来,晒得黢黑的脸上全是笑,从怀里掏出一个用塑料袋层层裹着的信封,里面是他攒了两年的8000块钱,说“这是学费,不够哥再想办法”。妹妹捧着信封,手指触到哥哥掌心磨出的厚茧,眼泪掉在信封上,晕开了上面的字迹。 大学四年,哥哥每个月都会准时给妹妹打生活费,从不问她花在哪,只说“别省着,不够就跟哥说”。有次妹妹跟同学逛街,看到一件适合哥哥的外套,要两百多块,她犹豫了很久还是买了,寄给哥哥的时候附了张纸条“哥,天冷了,穿暖和点”。 后来哥哥打电话说,那件外套他舍不得穿,只有过年回家才拿出来,工友问起,他就骄傲地说“我妹给买的”。 现在妹妹也成家了,嫁了个普通上班族,家里有个三岁的孩子,还背着每月四千多的房贷。哥哥当初跟她借钱的时候,妹妹没半点犹豫,当天就把钱转了过去,还说“你要是不够,我再跟朋友凑凑”。 哥哥知道妹妹的难处,所以今年手头宽松了,特意多转了5000块,想着多少能帮妹妹减轻点压力,没成想妹妹直接把钱转了回来。 哥哥看着手机里的转账记录,眼眶有点发热。他想起去年冬天,妹妹带着孩子来家里,孩子咳嗽得厉害,妹妹说最近流感严重,医院人多,想等周末再带孩子去看。 哥哥当时没多想,后来才从嫂子那听说,妹妹是怕花钱,想先买点感冒药试试,省下来的钱想给孩子报个早教班。这么懂事的妹妹,却在自己借钱的时候毫无保留,连点利息都不肯要。 后来哥哥没再提利息的事,只是周末的时候,买了孩子爱吃的进口水果和一套早教绘本,带着嫂子去了妹妹家。饭桌上,哥哥给妹妹夹了块排骨,说“以前你小,哥没本事,让你跟着受了不少苦,现在哥条件好了,你有啥难处别瞒着”。 妹妹笑着点头,给哥哥倒了杯酒,说“哥,咱们兄妹俩,说这些干啥”。孩子拿着绘本坐在旁边翻,时不时奶声奶气地喊“舅舅”,屋里的气氛暖融融的。 现在身边不少人都说,亲戚之间最好别谈钱,谈钱容易伤感情。可这对兄妹却用事儿证明,真正的亲情,从来不怕跟钱打交道。 妹妹不是不缺钱,是她记着小时候哥哥省下来的早餐钱,记着哥哥工地上寄来的作文书,记着那些年哥哥为她付出的真心;哥哥也不是非要给利息,是他知道妹妹的不易,想用自己的方式回报这份情分。 钱能衡量很多东西,却衡量不了血脉相连的情分。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惦记,那些不求回报的付出,才是亲情最珍贵的样子。兄妹俩之间的这5000块钱,转来转去,转的不是利息,是从小到大没断过的牵挂。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杨振宁的弟弟杨振汉,不查不知道,一查真被圈粉了!比起光环满身的哥哥,他藏得
【21评论】【4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