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真是高明,不服不行!原来今天的渤海能完全属于中国,没有一艘外船胆敢驶入,完

蕊蕊聊过去 2025-10-21 16:55:27

毛主席真是高明,不服不行!原来今天的渤海能完全属于中国,没有一艘外船胆敢驶入,完全是因为毛主席当年说的这句话…… 那年夏末,海面看似平静,底下却暗流涌动。外国军舰在中国家门口晃荡,渤海门户大开,谁来守住这片蓝色疆土?一语点醒梦中人,毛主席一句话,瞬间锁死入口,让列强再无钻营余地。这话不光是宣示,更是铁律。你猜猜,是什么让渤海从此铁板一块? 新中国刚站稳脚跟,沿海形势就够呛。帝国主义国家仗着海军老底子,军舰老往中国近海钻,监视港口,搅和运输。渤海这块地儿,更是京津的海上命脉。北边辽宁旅顺,南边山东青岛,天津、秦皇岛、唐山、烟台、营口这些工业重镇,全靠它运煤运钢。要是让外舰随便进出,华北经济就得卡壳。 说起历史教训,那叫一个扎心。1894年甲午海战,日舰从渤海直扑威海,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赔了地丢了权。1900年八国联军,又从大沽口杀进来,沿渤海北上,兵临北京城下。这些血债,让人看清,海防松懈,国家就得挨刀。 国际上那三海里领海规矩,本来就是西方列强炮舰射程定的。18世纪他们一划拉,弱国就得认。从殖民时代拖到现在,早不合时宜。新中国海军刚起步,工业底子薄,外国船在渤海晃悠,渔民出海都提心吊胆。毛主席早年天津学船政,就盯紧海防。三十多年过去,这份心劲儿没变,总觉得渤海得牢牢攥在手里。 1950年代中叶,外交军方开始琢磨领海宽度。专家测潮汐,绘海图,模拟划界。渤海湾形状特殊,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对峙,入口窄得像葫芦嘴。最宽的老铁山水道,也就22海里。两边各拉12海里,中间挤不出公海空间。这地理条件,正好给决策加把力。 1958年,国际风云急转。中东火起,美国舰队插手,台湾海峡剑拔弩张。8月23日,金门炮战打响,解放军炮火覆盖岛屿,国民党据点乱成一锅粥。美国第七舰队立马现身,航母战斗群压到浙江外海,飞机呼啸,摆出反攻架势。这局面,逼着中国得亮底牌。 8月22日,周恩来安排,法学家倪徵燠和外交部助理乔冠华赶到北戴河,向毛主席汇报领海制度。倪徵燠讲清各国做法:发达国家推3海里,好方便掠资源;发展中国家要12海里,护自家安全。毛主席听完,问起渤海:12海里后,里面还有公海吗?倪徵燠算了算,老铁山水道不足24海里,渤海就成内海,中国主权全覆盖。 8月25日,北戴河政治局常委会议上,毛主席把领海宽度摆上桌。海岸线长,历史吃亏多,得为安全和经济着想,定宽点。他让外交部和总参谋部深挖,提方案,备文件。同志们知道,这不是小事,是国家脊梁。 9月1日至2日,毛主席再召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黄克诚、雷英夫、乔冠华、刘泽荣、周鲠生等开会。雷英夫报领海论证,乔冠华讲新闻稿。专家引《海牙协议》,建议沿用3海里,怕12海里惹国际麻烦,美英反对,说不定打仗。毛主席权衡后说,老先生意见宝贵,但《海牙协议》不是铁板,得看中国实际。海岸炮射程超12海里,经济安全都得保,就定12海里。大炮射程之内,即为我国领海。这话一出,会议室安静,大家明白,这是实打实的战略部署。 这份决策,接地气又高瞻远瞩。不是空谈国际法,而是结合火力、经济、地形,步步为营。毛主席总说,弱国无外交,海权更得靠实力顶。专家意见听全了,风险算清了,才拍板。这样的领导艺术,让人服气。 9月4日,中国政府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领海宽度12海里,用直基线法,基线内水域包括渤海湾,都是内海。外国军舰飞机,未经许可不得进。原则还适用于台湾及周边岛屿。这份文件虽短,份量重,电波传遍世界,齐越播音员声音稳稳的,宣告中国海疆新纪元。 宣言一出,美国英国日本跳脚,说中国单方面改规则。美舰更不消停,9月7日,“海伦娜”号巡洋舰护国民党补给船,闯福建外海12海里线。解放军海岸炮阵地开火,43个炮兵营、6个炮连齐上,炮弹覆盖海面。美舰掉头,补给船搁浅,两名美顾问阵亡。行动砸锅,美国明白,这界线不是纸上画的。 渤海从此变了样。入口封死,外国船想进,就等于挑衅。沿岸炮台值守,巡逻艇巡航,京津港口货轮来往顺溜。工业原料稳稳运到,渔民撒网放心。没了外舰搅局,这片海成了自家后院。 这份主权铁律,影响不光在渤海。全球还纠结3海里还是5海里,中国带头推12海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定下这标准,很多发展中国家跟进。中国实践,成了新兴国家护海权的样板。毛主席的眼光,提前几十年布局。 今天看,渤海宁静繁忙,不是天上掉的。京津冀靠它输血,油气开发热火朝天,生态修复有条不紊。没了外船胆敢闯,运输成本低,经济跑得快。这得谢那年决策,谢党的坚强领导。说实话,没有毛主席那句“大炮射程之内”,哪来今天海疆稳如泰山。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