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法国惊呆了,德国震惊了,就连美国都傻眼了!因为美媒发现,中国车企生产全球约70%的电动汽车。 最近美媒曝光的一个数据让法国、德国这些汽车老牌强国都坐不住了,就连工业实力雄厚的美国也傻眼了——2024年中国车企生产的电动汽车占到了全球总产量的70%,足足1730万辆,这个数字可不是随便说说,是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实打实统计的,全球每10辆电动车里就有7辆来自中国。 可能有人会问,这70%是不是都在国内卖?还真不是,中国电动车早就卖到了全世界。2024年光出口就有125万辆,占了全球电动车出口量的40%。 欧洲市场里,中国电动车的占有率已经突破10%,连对汽车品质挑剔的德国消费者,都开始买中国品牌的电动车。美国的"后花园"墨西哥更明显,短短三年里中国车企就抢下了4.4%的市场份额,当地街头随处能看到中国电动车的影子。 2025年前8个月更厉害,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全球份额快到68%了,尤其是插电混动车型,全球75.7%都是中国造的,几乎把这个细分市场包了下来。 反观这些欧美国家,情况差得远。美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才11.1%,还不到中国的四分之一,而且58%的市场份额全靠特斯拉撑着,本土的通用、福特在电动车领域几乎没存在感。 德国虽然有宝马、奔驰这些老牌车企,但转型太慢,在电动车的关键技术上已经落后了。法国的雷诺、标致这些品牌,在全球电动车市场里更是没什么声音,看到中国的产量和份额,自然会觉得吃惊。 中国能造出这么多电动车,核心是把从挖矿到造车的全链条都抓在了自己手里。电动车最关键的是电池,而电池的命脉在原材料。 现在全球85%的正极材料、90%的负极材料都由中国企业掌控,77%的电池产能也在中国。2024年我们还拿下了刚果(金)60%的锂矿股权,从挖矿、提炼材料到造电池,形成了完整的闭环,别人想涨价都难。 就说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从2020年每度电98美元降到了37美元,降幅超过60%,这是其他国家比不了的。 美国就不一样了,90%的电池材料都得靠进口,之前喊着2029年实现100%本土组件供应,可到2025年实际完成率才18%,成本根本压不下来。 福特的电动F-150,光电池成本就占了整车的48%,想降价都没空间。德国虽然在汽车制造上有基础,但电池产能不足,很多关键材料还得从中国买,自然制约了电动车的生产规模。 除了产业链,中国车企的生产效率也高得吓人。 特斯拉上海工厂里,每个工人一年能造63辆车,而美国弗里蒙特工厂才38辆。比亚迪重庆工厂更夸张,24小时三班倒,17秒就能下线一辆车,生产速度比欧美车企快太多。 美国车企想追都难,福特新建的密歇根电池工厂,因为依赖德国设备商调试,投产时间从2025年推迟到2027年,缺设备、缺零件,想快都快不起来。 现在买车的人越来越看重智能体验,这正是中国车企的强项。 华为鸿蒙座舱已经装在了2000多万辆车上,上车不用配对手机,导航、音乐直接同步,用着特别方便。小米的AI系统还能把新车研发周期缩短20%。 可欧美车企在这方面差太远,通用CEO自己都承认,他们的车机系统像2010年的诺基亚。中国车企里软件人才占比高达28%,而美国传统车企才9%,人才跟不上,技术自然落后。 有人说中国电动车是靠补贴堆出来的,现在这话早站不住脚了。中国电动车的竞争力是100家车企"血腥竞争"练出来的。2015年前后,国内一下子冒出来上百家电动车企业,大家比续航、比价格、比智能,最后只有12家年销量超10万的企业活了下来。 这种竞争逼得车企拼命创新,比亚迪2024年研发投入205亿元,比福特还多;宁德时代全球专利数1.2万件,70%都是发明专利,现在还在给美国企业授权专利,这明明是技术输出。 欧美车企就没这么大的竞争压力。美国市场长期被三大车企把持,2024年通用的研发投入里,72%还砸在燃油车上,电动车只盯着皮卡和SUV,错失了全球主流的紧凑型车市场。 德国车企还在依赖燃油车的技术积累,转型不够坚决,等反应过来的时候,中国车企已经占了先机。 政策和战略定位的差距也很关键。中国把电动车当成"能源安全+产业革命"的核心,2024年靠电动车普及每年减少进口原油1.2亿吨,缓解了73%的石油进口依存度。 "双积分"政策让新能源积分交易金额达87亿元,逼着车企造电动车。可美国仗着页岩油革命能源自给,没把转型当急事,2025年还砍了32亿美元电动车补贴,政策摇摆不定,自然追不上中国的速度。 面对中国电动车的崛起,欧美国家搞的保护主义也没用。 而对中国来说,这不是终点,随着技术不断进步,还会在全球电动车市场里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信息来源:美国汽车专家急了!中国电动车占全球70%产量,底特律走向衰败.--2025-10-1318:24·视听河南
美国人急了,贸易代表当着全世界的面,几乎是摊牌了。他说,我们中国,已经拿到了全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