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现在西方那些站在台面上主事的人物,脑子好像只有一根筋,目光只能看到一厘米远。 荷兰最近干了一件挺让人看不懂的事,他们突然冻结了安世半导体的股份,觉得这样就能决定以后芯片往哪卖,以为控制了公司就掌控了一切。 但问题是安世八成的芯片都是在东方大国造的,荷兰光靠股份根本管不住生产线,操作起来才发现实际掌控权还是在生产那边,要是提前查查底子估计也不会做这种让自己尴尬的决定。 美国也有类似的情况,特朗普团队最近想收东方大国船只到美国的靠港费,觉得这样能让全球的订单远离东方把造船业拖垮,可是他们没想到,方大国不光是造船的,还是不少船公司的实际老板,东方大国完全可以直接调整船东股份,或者换航线反制。 结果不仅自己没赚到,还可能把美国自己的进口商拖下水,供应链都跟着受影响,当初如果多考虑一步结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 这些事情全都反映出一个现象,西方政治现在不是原来那些老资格精英在主导,而是更受关注的人物在领头,只要有流量就能被看见,也能进圈子,社会刷屏式关注让名气比实力重要。 流量至上的环境下政策也变了味,可他们关注的是眼前的声势和社会情绪,至于政策能不能解决长远问题往往没人细琢磨。 想解决复杂问题要比拼行业经验和战略眼光,但老派的专家们不懂炒热度,说话也顾及太多,反而不容易被大众认可,现在大家喜欢看新鲜事,谁名气大就能说了算,决策变得越来越短视,更多是为当前流量服务,长期后果常常不考虑。 所以很多政策出台时挺有声势,但实施起来各种缺陷都暴露出来,大家都在抢风头,谁管事情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波操作下来对手很快就能找出方法回击,反而给自己找麻烦。 现在的西方治理就是为了抢热度,忽略了深层次的逻辑,这种走一步算一步的思路只会让局势越来越难收拾。 你怎么看这种流量治国的方式呢?
中美会不会爆发战争,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现在已经处于战争状态,只不过现在打的是经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