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斯大林坟墓被挖开,军官们将其从水晶棺中抬了出来,迅速剥去他军服上的金钮扣,换上铜纽扣,随后将他装入一口普通棺材,这到底怎么回事? 1953年之后,苏联进入了一段混乱的权力更替期。 斯大林走了,他手下那帮高官谁都不服谁,但最后还是赫鲁晓夫慢慢坐稳了位置。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做了个“秘密报告”,这事儿在当时就是一颗炸弹。 他当众抨击斯大林,揭露了大量在位期间搞的清洗和专断。 整个苏联社会一下子就开始反思过去,原本神坛上的斯大林形象开始崩塌。 到了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开幕,会上直接下了死命令:斯大林不能再和列宁并列了,得把他从列宁墓里迁出去。 迁葬行动选在10月31日深夜,红场正好因为阅兵彩排封锁,没人打扰。 军官们动作利索,先把斯大林从水晶棺里抬出来,把他军服上的金纽扣、勋章全摘了,换上普通铜纽扣,又把遗体装进一口普通木棺里。 整个过程没多少仪式感,处理得飞快,感觉就像是在处理一件“麻烦物品”,而不是苏联曾经的核心人物。 新墓地很简陋,上面只放了一块白色大理石板,刻着他的名字和生卒年份,周围也没什么特别装饰。 据说,现场的有些士兵还忍不住偷偷抹了把眼泪,毕竟他们当年跟着斯大林打过仗,怎么也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 其实,斯大林被“降级”埋葬,背后不是简单的对个人的否定,而是苏联政治大气候变了。 赫鲁晓夫用这个动作,彻底和“斯大林时代”划清界限。 斯大林在世的时候,权力高度集中,身边的人要么是死忠,要么是小心翼翼的“跟班”。 赫鲁晓夫就是其中之一。 可一旦掌权,他立刻开始纠正过去的错误,推动去个人崇拜,强调集体领导。 很多历史学者都提到,赫鲁晓夫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当年他儿子因为违反军纪被判死刑,赫鲁晓夫曾经去求情,结果被斯大林拒绝了。 这种个人恩怨加上政治需要,让赫鲁晓夫在清算斯大林的问题上格外果断。 其实,1961年那场夜里“搬坟”的行动,看着简单,背后却是苏联社会和政治大调整的标志。 赫鲁晓夫通过一系列动作,不仅巩固了自己的位置,也推动了苏联向集体领导和新政策靠拢。 当然,这些变化也带来了不少争议,有人觉得这样做太绝情,有人认为这是历史进步的必然。 无论怎么看,斯大林的下场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历史不会永远只记住一个人的“伟大”,更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功绩就忽略他的错误。 总的来说,1961年斯大林遗体被从列宁墓“请出去”,不是单纯的个人命运转折,而是政治大调整的直接反映。 风向变了,过去的“神”一下子成了需要反思的历史符号。 整个过程看似冷酷,其实正是苏联不断自我修正、自我变革的写照。 经历了这场风暴,苏联在国际舞台上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而斯大林的故事,在今天依然是世界历史里值得反复琢磨的篇章。 参考:1961年,斯大林坟墓被挖开,军官们将其从水晶棺中抬了出来——网易新闻
俄罗斯三大战略失败,一步步把自己折腾成全世界都讨厌的样子。说起俄罗斯的头号
【2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