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刚把碳化硅外延炉和DUV光刻机加进对华禁单,格力就转身把30台进口设备订单,

活泼圆月 2025-10-20 16:01:58

荷兰刚把碳化硅外延炉和DUV光刻机加进对华禁单,格力就转身把30台进口设备订单,换成了北方华创和中电科48所的国产货。21.8亿,交付还提前了四个月。 格力这招"国产替换"打得干净利落。30台设备订单、21.8亿资金全部留在国内,交付周期反而比原计划提前了整整四个月。这种效率背后,是中国高端制造装备整体水平的跃升,北方华创和中电科48所等国内企业已经具备了替代进口的实力。 这不是格力第一次面对技术封锁。早在九十年代,格力每台空调的压缩机都要从国外进口,单台采购价超过800元,而当时一台空调的零售价仅2000-2500元。利润被上游供应商牢牢卡住,让格力深刻认识到"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产业话语权"。 正是这种切肤之痛,让格力在压缩机领域开启了长达三十四年的自主研发之路。从1994年首台国产滚动转子式压缩机在凌达车间成功下线,到2025年6月主导制定两项压缩机国际标准并正式纳入ISO体系,格力完成了从"受制于人"到"标准制定"的蜕变。 如今的格力,在半导体领域也在重复同样的路径。就在今年10月,格力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的"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器件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这个研究中心聚焦碳化硅全链条难题攻关,格力旗下的格力电子元器件公司拥有全自动化碳化硅芯片制造工厂,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多个领域。 荷兰的禁令反而加速了中国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进程。正如通信行业专家项立刚所指出的,若荷兰政府与美国联手采取限制行动,最终结果只会迫使中国在光刻机领域加快自主研发进程。而荷兰将逐步失去中国市场,阿斯麦在中国大陆市场的份额在2025年预计将大幅降至20% 左右。 格力此举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制造正在从规模化走向高质量化。从压缩机到半导体设备,越来越多的领域正在实现国产替代。格力2025年入选工信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的金湾格力基地,其智能制造让管理效率提升50%,生产制造效率提升100% 。 面对外部技术封锁,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越来越成熟——你不卖给我设备,我就培育自己的供应链;你关上技术合作的大门,我就加大自主研发投入。这种底气,源于像格力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研发的企业积累。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60
活泼圆月

活泼圆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