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日报最新消息 印度与中国达成协议,承诺从中国进口的稀土永磁体仅用于印度国内生产,不会转口至美国。 印度这次向中国提交终端用户证明,实在是迫不得已的选择。根据印度《经济时报》等媒体报道,印度企业为了保证稀土供应,已经开始向中方提交书面保证,承诺从中国采购的重稀土永磁体只会用于国内电动汽车、风力发电等产业,绝对不会转口到美国。这份承诺背后,是印度制造业对中国稀土高达90%的依赖度,特别是新兴的电动车产业,几乎到了"断供就停产"的境地。 印度在2024至2025财年计划进口的870吨稀土磁体,总价值超过30亿卢比,这些材料对电动车电机和高效电子设备至关重要。一位印度电动汽车企业高管坦言:"短期内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替代中国的供应链,澳大利亚、美国或印度本土矿源均无法满足需求。"这种绝对依赖使得印度在中美博弈中不得不选择务实策略。 中国商务部在10月9日发布的第61号与第62号公告,将稀土全链条技术纳入出口管制范围,并要求任何涉及军事用途的稀土采购需经中方联合审查,审查周期延长至90天。更关键的是,中国首次在出口管制中行使了"域外管辖权",这意味着即使是在中国境外出口某些受控稀土元素,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也需要获得中国商务部的许可。 美国的军工产业已经感受到压力。美国进口的镝、铽等重稀土元素中,78%来自中国,这些元素是F-35战斗机隐身涂层和导弹制导系统磁体的核心原料。受中国管制影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暂停三条F-35生产线,雷神公司则因磁体供应不足降低"标准-6"防空导弹产量。 印度此前曾试图通过350亿至500亿卢比的稀土生产计划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但数据显示,印度稀土储量仅占全球的7.67%,产量更是只占全球的0.74%,与中国近70%的产量占比相比差距悬殊。在稀土加工能力方面,印度更是远远落后,这才是其不得不向中国妥协的根本原因。 这场稀土博弈已经超越普通的贸易争端,成为中美科技竞争的风向标。当中国手握稀土这张"王牌",不仅巩固了自身在全球战略性资源领域的主导权,更让各国看清了在全球供应链重组中,技术与产业控制力才是真正的底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印度日报最新消息 印度与中国达成协议,承诺从中国进口的稀土永磁体仅用于印度国
活泼圆月
2025-10-20 16:02: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