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找到走失的4岁女童时,派出所所长再也忍不住,坐在地上痛哭,作为两个孩子的父

语蓉聊武器 2025-10-20 15:48:42

辽宁,找到走失的4岁女童时,派出所所长再也忍不住,坐在地上痛哭,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太能体会家人44小时的煎熬,作为警察,他完成了守护百姓的使命。 10月17日上午9点半,辽西山区的风还带着刺骨的凉,一阵微弱的哭声突然从背风的草丛里传出来。 搜救队员循声过去,拨开半人高的草,看到了蜷缩在石头后的丁一。 3岁的小姑娘(平时说4岁是虚岁)身上沾满泥土,脸上有块浅浅的擦伤,见有人来,小声说自己摔了一跤抬不起头,还怯生生地问“会说我吗”——这是她在山里迷路的第44个小时。 几乎是同时,“找到孩子”的消息通过对讲机传到山梁上。 黑水派出所所长王威正盯着远处的山沟出神,听到这话,他紧绷的身体突然晃了一下,快步往哭声方向跑。 等看到丁一被队员轻轻护住,这个两天两夜没合眼的汉子,慢慢蹲在泥地里,双手捂着脸,眼泪顺着指缝往下淌,连带着声音都哑得说不出完整的话。 没人知道,44小时前的10月15日下午2点多,这场揪心的救援才刚刚拉开序幕。 当时丁一跟着爷爷奶奶去黑水镇大营子村的山上干活,爷爷奶奶转身收拾农具的功夫,孩子就从停着的车上爬了下来。 她想找爷爷奶奶,却越走越偏,钻进了密密麻麻的树林,等反应过来时,已经看不到熟悉的身影。 村里的大喇叭很快响了起来,“谁家看见个穿红棉袄的小姑娘”的喊声在山间回荡,村民们扛着锄头、提着篮子,分片在村周边找,可直到太阳落山,都没见着丁一的影子。 天黑前,丁一的爷爷奶奶抹着眼泪走进了派出所,报了警。 接到报警时,王威正在办公室写着巡逻记录。 “3岁孩子丢在山里”,这几个字让他瞬间站起来,抓起搭在椅背上的警服就往外冲,连桌上的笔都被带落到地上。 “通知消防、医疗,让周边村的干部组织村民,都往大营子村山上集合!”他一边往车上跑,一边对着对讲机喊。 不到半小时,派出所门口就聚满了人。 夜色渐浓,山间的温度降到接近冰点,几十盏马灯的光在树林里晃动,像一串守护生命的星火。 而此时,几百公里外的黑龙江双鸭山,志愿者王古昌正盯着手机里的走失消息发呆。 屏幕上“辽宁建平3岁女童深山走失”的标题让他坐不住,他起身翻出热成像无人机的电池,又给搜救犬“黑豆”装上牵引绳,没跟家人多解释,开着车就往辽宁赶。 仪表盘上的里程数一点点增加,1400公里的路程,他计划12小时赶到——他怕晚了,孩子撑不住。 10月16日凌晨2点,山里的风刮得更猛了,还飘起了零星小雨。 王威把赶来救援的12000多人分成12个小组,自己带一组负责最偏远的山沟。 他们挨家挨户敲开山里农户的门,37个村,11033户人家,每一家都详细问“有没有见过陌生的小姑娘”,每一个柴房、每一个山洞都扒开来看。 手敲得发麻,就搓搓手接着敲;嗓子喊得沙哑,就含口凉水润润接着喊。 饿了,就从兜里掏出提前准备的冷馒头,咬一口硬邦邦的馒头就着风咽下去。 渴了,就捧起山沟里的凉水喝两口;困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就用冰凉的雨水拍把脸,逼着自己清醒。 王威的登山鞋早就被泥水浸透,走一步发出“咕叽咕叽”的声响,裤腿上的泥块结了又掉,掉了又结,硬得像块小石子,磨得腿生疼。 当天下午,王古昌终于赶到了救援现场。 他顾不上喝口水,立刻把无人机升到50米高空,屏幕里全是交错的树枝和深不见底的山沟。 换第一块电池时,只拍到几只乱窜的野兔;换第二块,连飞鸟的影子都少见;第三块电池快用完时,他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心里直打鼓。 直到换上第四块电池,屏幕右下角突然出现一个小小的红色热源——他赶紧放大画面,看清是个蜷缩的小人影,激动得对着对讲机大喊“这边有情况!” 10月17日上午,丁一被找到后,很快被医护人员裹着外套送到了黑水镇医院。 检查结果出来,除了有点受冻和轻微擦伤,没什么大问题,后来又转到朝阳的医院观察。 王威坐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看着手机里同事发来的救援现场照片,照片里的自己满身泥泞,蹲在泥地里哭的样子有点狼狈。 其实这场救援里,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英雄。 王威是警察,就尽责任带队找人,王古昌是志愿者,就千里迢迢赶来帮忙,村民们是邻居,就搭把手分片搜寻。 可就是这些普通人的力量凑到一起,在44小时里,在刺骨的寒风中,为一个陌生的孩子筑起了一道生命防线。 10月17日那天,王威蹲在泥地里流的眼泪,不是软弱,是44小时担惊受怕后的放松,是看到孩子平安的欣慰,更是作为警察、作为父亲,对生命最朴素的珍视。 那滴落在泥地里的眼泪,没有华丽的包装,却比任何口号都让人觉得温暖——它让我们知道,普通人的善意,能在深山里点亮希望。   那么到最后,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11

猜你喜欢

语蓉聊武器

语蓉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