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凯来首次亮相之后,有人问到台积电前研发负责人、浸润式光刻机发明者林本坚,中国大陆有没有可能超越台积电,他回答说我们现在太累了,大陆完全可以尝试换种做法。 未来社会靠什么高速发展?芯片就是发动机,过去芯片厂必须和成百上千家海外供应商扯皮,哪里缺一个零件项目就卡壳,芯片短缺这几年把全球企业折腾得够呛,谁都有被卡脖子的焦虑,可中国却准备把设计、制造、建设、调试一步到位全包了。 这种全链条打包的做法类似盖高铁站,图纸、原材料、施工团队和配套系统全靠自己,时间更短过程中少出岔子,中国的工业基础让别人佩服,从机械到化工再到自动化,几乎可以搞定芯片制造的每一道工艺环节,别的国家很难做到这一点,这本事底气来源于资源和产业能力。 更关键的是中国手里握着大量稀土没人能比,稀土不只能用于那些看起来很贵的设备,芯片生产里关键的抛光液、特殊材料全赖它,没有这些东西先进芯片就只能停在实验室,没法大批量造出来。 今天全球半导体产业市场一年动不动就是几千亿美元,AI芯片的年成长速度还越来越快,技术门槛越来越高,芯片制造成本居高不下,动辄上亿元才能造一家顶级工厂,光成本就把许多企业拒之门外,像高端AI芯片,谁玩得起?只有少数巨头。 可是如果中国这套整合模式真正跑通了,成本能大幅下降,普通企业甚至个人也能负担得起,平价芯片的时代就要来了。 这样下去智能设备不再只出现在大公司和研究所,每个人家里都能有自己的AI管家,社区医院能用上智能诊疗,自动驾驶坐得更放心,甚至农田里也能有智能监控,AI真正融入到生活里,这种影响是颠覆性的,原来的规则直接被推翻了。 当然这路上还有难题,比如最先进的光刻设备还没完全解决,但国内相关企业研发速度非常快,设备的国产化率一年比一年高,技术升级不是坐等奇迹降临,而是靠完整体系的配合和持续突破把所有细碎的环节拉成一条线,也正因为这样,中国有可能抢下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把全球芯片话语权拿回来。 这种模式不是炒概念,如果让芯片工厂建设变得像修高铁,哪里需要就快速铺开,让高端芯片不再是少数企业的专利,而逐步变成全民可用的工具,芯片和AI的普及会让每个人每个行业都受益,这不是简单的国产替代,而是一次彻底的产业重构。 等到有一天芯片的价格像家电一样亲民,AI算力像水电天然存在,那说明中国式芯片革命已经真正实现了。
美国同意英伟达的芯片只要回到国内建厂,就能卖给中国。一出政策,中国立马反击:只要
【1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