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十分生气,印度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大国,没想到俄罗斯根本不买账,俄罗斯要求印度使用人民币购买俄罗斯石油,印度非常不开心,认为俄罗斯不尊重印度的大国地位。 事情要从一次谈判说起。俄罗斯在向印度出售石油的交易中,直接提出以后统一用人民币结算,这在印度看来是不够尊重的。 一直自认是南亚大国的印度,不愿意在重要的能源结算中用第三国货币,更何况这个货币还是邻国中国的。但印度的愤怒没能维持太久,因为它很清楚,现实面前它没得选。 短短三年,俄罗斯在印度能源供应中的份额从原本的很小比例,飙到了接近印度进口石油的四成高位,部分时候甚至更高。 2024年,这样的优惠就替印度省下了巨额开支,对于石油进口占绝大多数的印度,这些钱抵得上缓解一半的通胀压力。能源链过于依赖对方,换谁都不敢轻易撕破脸。 印度并不是没试过坚持自己的货币。在卢比结算石油的计划里,印度大企业和俄罗斯签下合同,想让卢比走向国际。 但现实是,印度卖给俄罗斯的出口额远低于买入的石油金额,导致俄罗斯拿到的卢比堆积如山却花不出去。 汇率不稳,国际上没人愿收卢比,即使拿这些钱去买工业品也没渠道,只能买些印度的农产品,这跟石油款的数额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对俄罗斯来说,选择人民币不是针对印度,而是被全球金融环境逼出来的。美元和欧元都可能随时被冻结,稳定且能买到自己急缺设备的人民币成了最合适的选择。 中俄贸易规模庞大,中国能提供俄罗斯需要的机电、电子和能源设备,这些都是印度不具备的筹码。 人民币在国际结算的影响力也在快速提升,全球范围接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的国家越来越多,使用人民币已经是很多国家的共识,日本和孟加拉国都在和俄罗斯的交易里用人民币结算。 在这样的趋势下,印度处境格外尴尬。卢比在全球支付系统中的存在感几乎可以忽略,很多国家宁愿用人民币买中国货,也不愿意接收印度的货币。 为了减少逆差,印度还试着卖更多海产品给俄罗斯,但俄罗斯设置了大量非关税壁垒,只开放了极少的市场,这些额外出口填不了石油带来的天文数字逆差。 最终,印度的选择只能是无声的妥协。一边在公开场合指责俄罗斯没有顾及自己的地位,一边默默签下人民币结算的合同,接受“用美元定价、用人民币支付”的模式。 这种表面强硬、内心服软的状态,不是印度愿意的,但却是现实逼出的结果。能源依赖、贸易结构薄弱、货币缺乏国际认可,让它在这场博弈里没有多少主动权。 这场交易只是其中一个缩影,它反映的是全球金融版图的变化,以及在资源和实力面前,嘴硬也换不来真尊重的残酷现实。
一位刚加入Meta不久的印度员工抱怨,所在团队包括经理在内共20人全是华人。团队
【79评论】【4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