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中部集群第55近卫独立摩步旅突击营副营长亚历山大·德罗博托夫表示,乌军在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米尔诺格勒(季米特洛夫)的统一防御体系已不复存在。随着红军城东南新巴甫洛夫卡被俄军占领以及俄军在红军城市区的进一步推进,使乌军在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和米尔诺格勒(季米特洛夫)的两大作战集群被分割开来,都陷入孤立。尽管他们之间仍有一些通信联络,但统一的防御体系几乎荡然无存。尽管如此,两座城市的乌军仍在进行顽强抵抗。 波克罗夫斯克的乌军想求支援,米尔诺格勒那边只能干着急。手里的兵自己都不够用,怎么可能派兵跨线救援。就算想送点弹药,半路就得被俄军的无人机盯上。 这种孤立感比单纯的缺弹少粮更折磨人。之前靠着统一防御体系,乌军还能互相策应搞点反击。现在各自为战,心里没底的同时,战术上也没了章法。 但乌军确实没那么容易认输。两座城市里的抵抗都透着股狠劲。波克罗夫斯克的老城区,乌军钻在断壁残垣里打冷枪。俄军推进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扫雷、清楼。 米尔诺格勒那边更绝,直接把民用建筑改成了临时堡垒。地下室囤弹药,楼顶架机枪,硬是把居民区变成了战场。俄军无人机侦察时,经常能看到乌军士兵在窗户后面探头。 有次俄军小分队在米尔诺格勒外围摸哨,还遭到了乌军伏击。对方藏在废弃工厂的管道里,等俄军靠近了突然扔手榴弹。虽然最后被俄军反制,但也说明抵抗的韧性还在。 德罗博托夫的部队最近没少跟这些零散抵抗力量缠斗。他手下的士兵说,现在乌军不跟你正面硬刚,专搞偷袭和骚扰。夜里放冷枪、白天埋地雷,想尽办法拖延俄军推进。 可这种顽强改变不了大的态势。统一防御体系没了,乌军再能打也只是局部挣扎。俄军已经开始在新巴甫洛夫卡周边修防御工事,把这个支点彻底焊死。 坦克壕、铁丝网、无人机警戒哨,一套组合拳下来,乌军想夺回据点难如登天。波克罗夫斯克城区里,俄军也控制了主要十字路口和补给通道,把剩下的乌军压缩在几个小块区域。 有乌军俘虏后来交代,他们现在最缺的不是勇气是补给。压缩饼干快吃完了,弹药也得省着用。之前靠直升机空投过几次物资,可一半都落到了俄军阵地。 米尔诺格勒的乌军更惨,冬天快到了连取暖设备都不够。有士兵在无线电里抱怨,夜里站岗冻得直打哆嗦,还得提防俄军的夜袭。 但就算这样,他们还是没放弃。波克罗夫斯克的乌军甚至组织了几次小规模反击,想夺回某个弹药库。虽然最后都失败了,但也让俄军不敢掉以轻心。 德罗博托夫对这种抵抗并不意外。他说在前线打了这么久,早就摸清乌军的脾气。越是被逼到墙角,拼得越凶。但战术上的顽强,弥补不了战略上的被动。 现在俄军的思路很明确,先把两个集群彻底困死。波克罗夫斯克那边慢慢清剿残部,米尔诺格勒外围则加强封锁。等乌军弹尽粮绝,要么投降要么被消灭,没太多别的选择。 有军事专家分析,这次乌军防御体系崩溃,对整个顿巴斯战场影响不小。波克罗夫斯克-米尔诺格勒一线原本是乌军的重要防线,现在被撕开缺口,俄军可以顺势往扎波罗热方向推进。 不过乌军也不是完全没机会。如果能从其他方向调派援兵,或许能缓解两座城市的压力。但目前来看,乌军在其他战场也面临俄军进攻,抽兵支援难度很大。 德罗博托夫和他的士兵们现在就守在红军城市区的阵地上。白天盯着乌军可能活动的方向,夜里防备偷袭。他们知道,这场仗还没打完,但胜利的天平已经在往俄军这边倾斜。 那些还在抵抗的乌军士兵,或许还抱着一丝希望。但现实是,统一的防御体系没了,孤立无援的处境没改变。这场仗打到现在,硬撑下去的代价只会越来越大。
真够震撼的!乌军在顿巴斯327高地把三层钢筋混凝土工事挖到地下靠精准交叉火力
【6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