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核酸大王”张核子在三年疫情期间趁机牟取“国难财”,通过核酸造假害了

烟雨评社 2025-10-19 14:50:18

2020年,“核酸大王”张核子在三年疫情期间趁机牟取“国难财”,通过核酸造假害了无数人,如今,他的结局令人拍手称快。 在疫情最吃紧的那几年,一家基因公司忽然冒头,靠着核酸检测赚得盆满钵满,张核子这号人物,从普通创业者摇身一变为“核酸大王”,业务风生水起,却屡屡踩红线,造假报告让多少人蒙在鼓里。 时间拨回疫情初期,张核子的商业扩张速度快得惊人。2020 年上半年,他瞅准核酸检测的需求缺口,短短半年就带着核子华曦在全国 35 个省份铺开 30 多家公司,到 2022 年时,他手里握着 96 家企业的控股权,累计给 7 亿人次做过核酸检测。 这数字意味着大半个中国的人,都曾与他的检测机构打过交道。那会儿,普通民众顶着盛夏的烈日、寒冬的冷风排队几小时采样,有人为了一张阴性报告奔波往返,可张核子的公司却在背后动起了歪心思。 兰州核子华曦实验室出过离谱的错,把阳性人员信息误录成阴性,让本应隔离的感染者流入社会;济南分公司更过分,检测都没做完,就急着上报全阴结果;深圳、长沙的实验室也没闲着,用非专业人员上岗、伪造医学文书,这些违规操作被曝光后,虽多次被处罚,却没停下敛财的脚步。 据后来的数据统计,仅半年时间,他的公司就靠这些问题检测赚了 4.5 亿元,而这些钱的背后,是防疫工作陷入被动的困境,是无数人健康安全暴露在风险中的隐患。 监管部门没放任这种乱象蔓延。一开始是 7.53 万元的罚款,虽然对比 4.5 亿的利润像九牛一毛,但这只是个开始。随着调查深入,多地监管部门开始清理核酸检测领域的 “害群之马”,核子华曦的问题越查越多,业务接连被暂停,张核子的商业帝国慢慢显露出裂痕。 这种雷厉风行的管控,其实是在明确一个态度:公共卫生事件里,绝不容许有人借国难谋私利,哪怕利润再高,触碰底线就得付出代价。 疫情退去后,张核子的好日子也到头了。他想转型农业领域,先是传要做预制菜,消息一出来就被全民抵制,大家记着他之前的造假账,没人愿意买账。 后来又说要研发 “低升糖” 大米,可没拿出实打实的技术,口碑还是没救回来。他还试过直播带货,旗下好几个账号全年销售额都是零,公众用脚投票,就是不给他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2025 年 1 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的一纸限制高消费令,彻底把他的困境摆到了台面上。起因是一起劳动争议案,法院要求他支付 20.5 万余元执行款,可他迟迟没履行。 为了证明自己没被限高,他还发过短视频拍高铁车厢,说自己能正常出行,可这种辩解根本站不住脚 —— 资金链紧张的真相,早被接连的负面消息戳穿。 更戏剧性的是,这位曾经的 “敛财高手”,后来居然反过来起诉多地卫健局,以服务合同纠纷为由要拖欠的检测费,这场讨债闹剧一上演,大家才看清,他的商业帝国早就是外强中干。 从身价不菲的行业巨头,到被限制高消费的被执行人,张核子的结局说到底是咎由自取。他的经历其实给所有企业敲了警钟:诚信才是立足的根本,尤其是在公共服务领域,想靠投机取巧、违背道德法律赚钱,最终只会被市场和社会抛弃。 我国疫情期间的防控成就有目共睹,而对核酸造假这类乱象的严厉打击,更体现出制度的优越性 —— 不管是谁,只要损害公共利益,就逃不过监管的眼睛。 那些在疫情期间为抗疫做出牺牲和贡献的人们,他们才是国家的脊梁。而像张核子这样的人,注定会被历史和人民所抛弃。 信源:澎湃新闻

0 阅读:194

评论列表

广州杰佬

广州杰佬

5
2025-10-19 15:35

要是抓他游街,估计鸡蛋都能砸死他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