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浙江嘉兴梅里镇有位米商叫周青士,总是半夜癫狂地吟诵刚刚写成的诗句。隔壁的郡丞被这彻夜的吟诵声吵得辗转难眠,终于在天亮时忿而派遣衙役将周青士捉拿至官衙,准备施以杖刑。幸得有当地士人及时解救,这位痴迷诗歌的米商才免于皮肉之苦。 这位便是清初著名布衣诗人周筼(1623—1687),名筠,字青士,别字筜谷。他因对诗词的痴迷与执著,成了清初诗坛一道别样的风景。 明末天启三年,周筼出生于浙江嘉兴。早年也曾参加科举,然而明清易代的战乱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为避兵乱,他选择弃绝科举仕途,迁居王店镇开设了一间米店,开始了“隐于市廛”的生活。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他偶然以贱价购得一船故家遗书之后。每日卖米之余,他便在店堂中高声诵读,全然不顾旁人异样的眼光。 经史子集,他无不博览通晓,尤其对诗词表现出非凡的天赋与热忱。 周筼的“奇葩”轶事在乡里间广为流传。有一次他漫无目的地独自到嘉善,见到一条挂着帆的快船,便问船家要去哪里。 船老板回答去泖河(今上海松江一带)。周青士随口说道:“巧了,我正要去九峰山看望朋友,你们顺便带我去吧。” 到了泖河后已近黄昏,周青士却不知道去哪里好。他忽然看到前面有一座庙宇,便闯了进去,小和尚误认为他是盗贼便把他赶了出来。 正在彷徨之际,忽然看到庙宇的墙壁上写有自己创作的一首诗,便欣喜地对小和尚说:“我是诗人,这首诗就是我作的。” 小和尚将信将疑地进去禀报老方丈,这才解决了他的吃饭住宿问题。 他在南京的一座寺院里作诗,因一时想不出诗句,便独自来去走动,僧人们以为他想自杀;在去嘉善慈云寺吟诗途中误撞官轿,幸亏答称是梅里诗人吟诗,才免去刑罚。 这些在常人看来有些古怪的事情,在士人眼里却是“殊有晋人风趣”。 尽管行为古怪,周筼却有着一副热心肠。遇人有难事,即竭其所有相助。 友人戴丙因家贫将女儿卖给了一富户人家,长大后婚配给该富户的仆人,周筼知道后慷慨解囊,将戴女赎出并为之操办婚姻大事。 一位采石商人因要去别处做生意,便将家中财物寄存周青士处,不久,商人不幸溺水而亡,周青士为他买棺成殓,并将寄存的钱财全部交还给商人之子。 每逢灾年,必出钱散米救赈难民,惠及乡里。 他经营的米店也因此日渐萧条,最后不得不关门歇业,以授徒为生。 周筼的诗歌创作以五言律诗见长。他的诗风超俊拔俗,不轻袭前人片语。 他与当时著名文人朱彝尊、王翃、范路等人相唱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里诗派”。 周筼不仅工于诗,还广泛搜集唐、宋、元词家作品,按体裁编成《词纬》30卷,又编《今词综》10卷。 他与柯崇朴同辑《乐章考索》10册,为词学研究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康熙二十四年(1685),周筼赴京探访老友朱彝尊。在京城期间,他从不主动结交朝臣。 诸大臣中凡慕“浙西诗人周青士”名的,必先与交往。如果有官员请他吃饭,他勉强去吃了一餐后,便不会再去第二次。 昆山人、刑部尚书徐乾学好客,喜欢延揽海内知名人士,周青士去了后只与其管家就膳同卧,徐乾学想见他却一次也没有见到。 徐乾学有一位亲戚的妻子是湖北人,也姓周,她十分喜爱周青士的诗才,有一天她对丈夫说,我其实是浙江嘉兴人,周青士是我的叔父。 丈夫信以为真,便让她出来拜见,周青士却一点面子也不给地说:“我是农家子弟,族人聚在一起也不过二十多人,而且从来没有听说过在湖北也有亲戚,你大概认错了吧?”说完竟拂袖而去。 康熙二十六年(1687),周筼辞别朱彝尊南归,途中在江苏宿迁病逝,归葬于王店镇仙桥原。 这位从米肆中走出的诗人,用他特立独行的一生,在清初文坛留下了自己独特的印记。你最喜欢古代的哪位诗人
清初,浙江嘉兴梅里镇有位米商叫周青士,总是半夜癫狂地吟诵刚刚写成的诗句。隔壁的郡
海冬谈文
2025-10-19 11:27:46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