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192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系列之5】
重温百年前的全球“大萧条”,有助于我们对当下经济状况和一些政府措施的理解。
当年大萧条中,欧洲国家中影响最小的是法国。经济史学家认为是因为法国在1926年至1932年中积累了大量黄金储备,1932年法国黄金拥有量占到全球的27%。但法国却是大萧条持续时间最长的欧洲国家,到二战开始时仍未恢复到1930年的工业生产水平,以至于二战中惨败于德国。
还有两个欧洲国家,受到大萧条影响也很小,一个就是苏联,一个是意大利——
苏联是当时企业国有化率最高的经济体,其经济是受管制的,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内循环的。苏联在1917年革命以及建立一党统治后,基本上切断了全球贸易及与国际市场的联系。由于苏联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这样的政策当时是可行的。这也使其逃过了全球大萧条的冲击。
意大利经济的萧条和动荡其实早于1931年全球大萧条。面对国内银行和公司的难以为继,墨索里尼政府制定了一项政策:通过工业重建研究所进行收购,将银行和公司置于国家控制之下。这使得意大利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力超过了除苏联以外的任何国家。
为了改善大萧条的影响,墨索里尼政府批准了大规模的道路和基础建设计划,此外还增加了福利支出。如果不是因为他作为希特勒的盟友作出参加二战的灾难性决定,墨索里尼政府会被视为应对大萧条最成功的政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