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狂撒纸片,生态保护不容“放肆”|新京报快评

新浪财经 2025-10-18 19:52:24

▲大草原上被挥撒得满地纸片。图/华商报大风新闻

“在大草原放肆地挥撒。”据华商报大风新闻报道,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显示,几名男女手里攥着纸片,站成一排,纸片随风飘舞,前面有人用手机进行现场拍摄。这一视频随即引发了热议,有人质疑此举是污染环境。

对此,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暂未接到相关反映,但“到草原上旅游肯定不能随便抛撒生活垃圾”,此举涉嫌破坏草原,需向林草部门反映。

呼伦贝尔市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人员则表示需要提供具体位置,“外地游客随意扔垃圾涉嫌破坏草原生态,这个归我们草原监督管理科处理”。

“不乱扔纸屑”堪称基本文明规范,生态脆弱的草原地区却纸屑漫天抛撒,这多少也有些刺眼了。

据发视频的网友解释称,现场抛撒的是可降解的糯米纸。同时,在社交平台上,也有网民提到这是模仿流行的“撒纸舞”,甚至有部分商家将“草原祈福”包装成旅游项目,向游客兜售这种所谓的“可降解糯米纸”。

按照这一说法,似乎对环境影响有限,可被接受。但也正如网友所问,即便“可降解”,降解要多久?降解后是否完全无害?其间是否会被动物误食?甚至有人质疑“可降解”产品是否可靠,是否可能混入普通纸张等,都值得追问。

更何况,说到“可降解”,人们恐怕自然会联想到前不久“喜马拉雅烟花秀”事件。起初,涉事方给出的解释也是“可降解材料”,但事件经调查之后,依然被要求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责任。

可见,所谓“可降解”的单方面声明并不可靠。也因此,对于这起事件中的“放肆”行为,再多追问几句也是应当的。事实上,在生态敏感区域,哪怕是一点点人为干扰,都可能带来连锁影响。

就像“挥撒纸片”的行为,如果被认为是允许的,谁知道之后又诱发什么千奇百怪的做法呢?所以,人们应当尽可能地保持对大自然“不打扰”,而不是简单轻信“可降解”之类的说辞,任性放肆。

目前,相关部门已表态将介入调查处理,也希望能够查清事实,对这些纸张的状况做出判断;同时对兜售此类所谓“祈福项目”的商家依法规范,一旦发现存在误导宣传或破坏生态的行为,就应及时制止并进行处罚。

在“旅游热”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会前往自然景区旅游。但是,人们也应当自觉养成一种新的文明规范,理解这些地方和传统城镇景区的区别。

相比于城镇景区更加完善的管理,这些自然景区生态更加脆弱、管理更加困难——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些纸张不合格需要回收,则需要在一个辽阔无垠的草原上进行清理。这不仅增加了环保部门的负担,也几乎无法彻底恢复原状。

所以,可降解也好,或是其他的“无害声明”也罢,都不该成为“放肆”的理由。

就像在户外运动中有一个“无痕山林七原则”,其中就包括将走过的路、到过的地方“保持如同无人到访”“勿留下任何人类的影响”。

其实,这就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人们既然无法完全预知自身行为对环境的影响,那么还是“少做为妙”,主动将相关风险降到最低。

也希望这件事可以成为一个提醒,在自然景区任何看似轻微的举动,都可能被放大为对环境的负担,人们的旅游行为应当有边界和分寸,而不宜“放肆地挥撒”。

何况,动辄炫耀式的打卡和表演式的参与,也会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变得空洞,人们对此应当有所省思,让尊重自然、避免打扰成为一种文明旅游的自觉与常识。

撰稿/江城(媒体人)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