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严惩!10月17日报道,内蒙古呼伦贝尔,几名年轻人在大草原上,随意挥洒大量纸

文史充点站 2025-10-19 18:03:14

必须严惩!10月17日报道,内蒙古呼伦贝尔,几名年轻人在大草原上,随意挥洒大量纸片,还拍下视频发布到网上!从视频中可以看到,纸片被大风裹挟着吹到很远的地方,而这伙人并没有进行清理,严重影响了草原的生态。网友:真没有教养! 几名年轻人站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手中攥着大把纸片,随着风声欢呼着将纸片抛向空中,这一幕被镜头记录下来并上传网络,瞬间引发热议。 视频中,纸片被强风吹得四处飘散,草地上散落着袋装物品和大量纸屑,尽管发布者辩解称这些是“可降解糯米纸”,但网友们并不买账:“就算能降解,草原也不是试验场!” 当地林草局已迅速介入调查,试图确定事发具体位置,虽然当事人强调纸片可降解,但生态专家指出,草原生态系统其实非常脆弱。 呼伦贝尔草原地处高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2度到4度之间,在这种低温干燥的环境下,即便是糯米纸,完全降解也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更让人担忧的是降解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这里土壤层薄,微生物数量少,大量纸片覆盖在草叶上会影响光合作用,如果被牛羊误食,还可能造成消化系统问题。 类似事件并非首次发生,从车轮碾压草场到野外明火烧烤,呼伦贝尔草原屡屡遭遇不文明旅游行为的伤害,今年3月,当地部门还专门发布通告,强调将严厉打击破坏草原资源的行为。 草原看起来辽阔无垠,实际上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复杂的生态系统,一块草皮从被破坏到完全恢复,可能需要5到8年时间。这也是为什么草原管理部门会对各类破坏行为保持高度警惕。 或许这些年轻人觉得“可降解”就等于“无污染”,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降解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微生物环境,而草原恰恰不具备快速降解的条件。 更何况,这种行为在社交媒体传播后,可能引发更多人效仿,如果每个到草原拍视频的人都觉得“反正能降解”而随意抛洒物品,那累积起来的破坏将难以估量。 从视频背景能看到风力发电设备,这说明事发地点较为偏远,在这种人烟稀少的区域,被风吹散的纸片很难被及时清理,会长期残留在草原上。 要想在草原拍出精彩视频,其实有更多环保选择,比如借助辽阔的景色拍摄动态画面,或者与当地民俗元素结合,都比撒纸片更有创意。 真正的美景不需要人为添加点缀,草原本身的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最美的画面,那些在网络上获得高点赞的草原视频,靠的从来都是自然之美,而不是各种道具。 值得一提的是,草原旅游季每年都会产生大量垃圾,即便游客自认为带走了所有垃圾,但饮料瓶盖、塑料袋碎片这些小物件往往会被遗漏,它们在草原上的存在时间可能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希望国家严厉打击这种在高原上破坏环境的行为!必须纳入旅游黑名单,重罚!” “这就是典型的吃饱了撑的!跑到草原上乱扔垃圾还有理了?必须叫他们自己返回去把纸片一张张捡干净,呼伦贝尔不欢迎这种素质低下的游客!” “楼上说的对,就应该罚他们去草原上捡三天垃圾,体验一下清理有多不容易!” “天地大美”:说真的,有必要这么上纲上线吗?不就是点纸吗?又不是塑料,一下雨不就降解了?谈得上多大破坏?主要是行为不雅观,训诫一下得了。 “作为草原牧民我说两句,我们祀敖包有时也会用类似的黑毛日(糯米纸),寓意祈福,是好运的意思,一张纸确实没那么严重,一般是在特定场合用。游客可能不了解,初衷也许是好的,但方式不对,在路边搞确实影响美观,呼伦贝尔是包容的,希望他们以后注意场合就行。” “这好像是在模仿“龙达”祈福吧?在西藏、青海,用可降解的糯米纸印上经文抛洒祈福是常见习俗。大自然没那么脆弱,只要不是塑料垃圾,没必要大惊小怪。” “去过川西的都知道这个,现在很多景点也因为怕影响环境,立牌子禁止抛洒了。就算是可降解,大家都这么撒,量大了也是问题啊。” “什么都往环境上扯,真是上纲上线!纸片还能破坏草原环境了?” “其实吧,我觉得不是塑料就行。但这种行为确实不好看,有点傻。” “我觉得关键不是纸能不能降解,而是这种行为本身就不对!你会在自己家小区里这么撒纸片吗?将心比心,草原是公共环境,更是宝贵的生态资源,不是谁的摄影棚或者许愿池!” 用“可降解”作为理由就可以在自然景区里随意抛撒物品吗?对于这种为了拍视频博眼球的行为,到底该怎么管、怎么罚才能起到警示作用?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信源:齐鲁壹点

0 阅读:31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