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宝妈带娃买车遇 “甜蜜陷阱”:4S 店承诺 13.8 万车零首付零利息,签完合同才知踩了巨坑! 有时候,真正把你坑惨的不是价格,而是几个字的差别。河南洛阳的王女士母女俩就撞上了这么一出,本以为是13.8万元的“购车贷款”,白纸黑字签完,竟变成了一笔17.4万元的“融资租赁”。 多出来的3.6万块钱还不是最要命的,关键在于,一个是“买”,一个是“租”。一场围绕一辆V23型号汽车的交易,瞬间变成了一场文字游戏,背后是精心设计的权力与利益算计。 4S店的套路玩得很溜,先是用“五年0息”、“0首付”这种听着就让人心动的话术,把客户的期待值拉满。然而,合同里你翻遍了也找不到“利息”这两个字。 利息去哪儿了?它穿上了马甲,变成了“租赁服务费”、“车辆管理费”等等五花八门的名目。光那个每月300块的服务费,五年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一算总账,年利率竟然悄悄达到了10%。 至于所有权这个最核心的问题,更是被藏到了最隐蔽的地方,很难察觉。决定这台车五年内到底属于谁的关键条款,被印在合同不起眼的角落,字号小得几乎可以忽略。加上销售全程在旁催促,用手机APP几下操作就完成了电子签约,谁还有时间和心思去逐字逐句地抠细节呢? 一旦落笔签字,原本的进攻方和防守方,局势瞬间就倒转了。之前那个满口承诺、百依百顺的销售,和事后那个一脸严肃的经理,仿佛判若两人。 面对外界质疑,经理的每一套说辞都衔接紧密,完全是一套连贯的组合拳式回应。先是轻描淡写地表示“也许当时自己忘说了”,把自己该尽的告知义务推得一干二净。然后又抛出谬论,说“所有贷款买车,车都只有使用权”,企图混淆视听。 最后,他把责任的大山稳稳地甩回给消费者:“客户是成年人,要为自己的签字负责”,还特意强调是“孩子签的字”,言下之意不言而喻。你看,签名前你是上帝,签名后你得自己担责。 当骗局被揭穿,店家给出的“解决方案”更是陷阱的延伸,让你体会什么叫二次收割。 方案一,一次性拿出17.4万结清。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对于一个冲着“0首付”来的家庭,这根本不是一个选项,只是为了衬托出下一个方案的“仁慈”。 方案二,支付车价10%的违约金,也就是13,800元,然后退车。表面看,比行业里常见的20%违约金打了对折,像是一种让步。可实际上,这笔钱对4S店来说仍是纯赚的,就像浙江李先生也踩过的坑一样,这不过是他们稳赚不赔的生意经。 说到底,这份合同就像一个精密打造的武器,从文字伪装到话语权操控,再到设计好的退出路径,环环相扣。尽管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样的法律武器,但最好的防线,永远是在签字落笔之前。 所以,不管啥情况,多给自己留个心眼总没错。把销售的口头承诺录下来,对看不懂的合同条款敢于说“不”,这不仅是在保护自己的钱包,也是在逼着这个市场变得更干净一些。 信息来源:洛阳女子带娃买车踩巨坑!说好0首付0息,签字后发现车不是自己的,还要多还3.6万!2025-10-16 11:34搜狐网
河南洛阳,女子带孩子去买车,跟4s店谈好,车辆总价138000元,不用首付,零利
【71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