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这段话说的太好了: “从未加入,从未背叛!是现在的党国,忘记了天下为公!” 吴石这段话让审判他的人也感到了羞愧,即使被抓捕、被审判,他仍然镇定自若。 当毛人凤问出那句:“你是何时加入的中国共产党?”他微笑回答:“我从未加入,我也从未背叛党国,我效忠的是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党国,是无数仁人志士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前赴后继的党国。那个在北伐时期所向披靡的党国。”“而不是现在这个人人蝇营狗苟,个个贪污腐败的党国。我没有背叛党国,是现在的党国忘记了天下为公!” 北伐战争时,吴石率部攻打武昌城,光着膀子带头冲在最前面,战后被破格提拔为营长;抗战时期,他在长沙会战中制定“游击战与阵地战结合”战术,硬生生把日军挡在长沙城外三个月,蒋介石亲授他“云麾勋章”。 1948年,49岁的吴石已是国民党国防部中将参谋次长,手里攥着全军的防务部署机密,这样的“大人物”,怎么会落到被毛人凤审讯的地步? 转折点出在1945年抗战胜利后。当时吴石奉命接管上海日伪资产,亲眼目睹了触目惊心的腐败:有的军官把日军仓库里的金条往自家轿车后备箱塞,连包装纸都来不及拆;有的官员借着“接收”名义,强占老百姓的洋房,把房主赶到街上睡马路;更离谱的是,有军需官倒卖军粮,导致上海郊区的饥民饿死在路边。 吴石在日记里写:“北伐时我们啃着红薯还能打胜仗,现在有了金条银元,反而打不赢了——不是装备差了,是人心散了。”这份失望,成了他后来选择“另一条路”的种子。 1949年的“福州抉择”更能看出他的初心。当时吴石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解放军快打到福州时,上级下了死命令:“炸毁电厂、水厂和所有桥梁,给共军留个烂摊子。” 吴石却偷偷把命令压了下来,还把福建全省的防务图、兵力部署表抄了一份,通过地下党交给了解放军。 这份情报让解放军避开了国民党的17处暗堡和地雷区,攻城时伤亡比预期减少了近2000人。被捕后面对毛人凤的审问,吴石始终不承认“背叛党国”,因为在他心里,自己只是在“拯救中山先生留下的那个理想”。 毛人凤一开始没把吴石当“硬骨头”。毛人凤的审讯套路很固定:先给好处,再用酷刑。他对吴石说:“只要你供出同党,我保你儿子吴健雄(当时在美国留学)安全,你本人也能保留中将待遇,去台湾岛上安度晚年。” 没想到吴石反问了一句:“毛局长,你还记得1926年咱们在武昌城头喊的口号吗?‘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天下为公’,现在这些咱们做到了哪一条?” 吴石的平静不是装出来的,是对国民党彻底失望后的清醒。1948年他任国防部参谋次长时,曾写过一份《整饬吏治建议书》,里面列了12条国民党的腐败问题:军官虚报兵额吃空饷,有的团实际只有500人却报1500人;官员挪用军饷开工厂、办银行,把军队当“摇钱树”;甚至有高级将领把军用汽油倒出来卖,导致前线汽车开不动。 他在建议里说:“再这么烂下去,不用共军打,咱们自己就垮了。”可这份建议书递上去后,蒋介石没批,反而有人给吴石寄了颗子弹,信封上写着“少管闲事”。吴石后来对身边人说:“这个党已经烂到根了,靠说几句话根本救不了。” 毛人凤的反应更暴露了国民党的虚弱。被吴石问得哑口无言后,他没了耐心,下令用酷刑:鞭子抽、辣椒水灌、坐老虎凳,吴石的肋骨被打断了两根,却始终没吐一个字。 1950年6月10日,吴石被押到台北马场町刑场,临刑前他要了支笔,写下绝笔诗:“凭将一掬丹心在,留取千秋青史名”,落款还是“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吴石”。 他到死都没改自己的“身份”,因为在他心里,背叛“党国”的不是他,是那些把“天下为公”当幌子的人。 吴石的话戳中了国民党最痛的地方——理想和现实的脱节。1924年国民党“一大”时,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天下为公”成了无数人的信仰。 北伐军打仗时,老百姓拿着鸡蛋、馒头去慰问,因为大家相信这支军队是来救苦救难的;可到了1940年代,国民党官员的所作所为,彻底把民心丢光了。 1949年国民党撤离大陆时,从上海运走了277万两黄金、1500万银元,可当时上海市民每人每天只能买到2两粮食,不少人饿死在街头。吴石说的“人人蝇营狗苟”,不是随口骂人的话,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对比同期共产党的做法,差距就更明显了。1949年解放军进入上海时,战士们宁愿睡在马路边,也不进老百姓家里借宿;接管南京时,工作人员在原国民党政府大楼里发现了一批金条,当场登记造册,一分不差地交给了新政府。 吴石的副官后来回忆:“将军常跟我们说,打仗打的不是武器,是民心。人家的军队把老百姓当亲人,咱们的军队把老百姓当肥肉,这仗怎么可能打赢?” 1950年台北军法处审讯室,毛人凤盯着戴手铐的吴石,抛出致命一问:“你是何时加入的中国共产党?”吴石却平静微笑,说出那段振聋发聩的话。
吴石这段话说的太好了: “从未加入,从未背叛!是现在的党国,忘记了天下为公!”
红楼背疏影
2025-10-18 11:19:2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