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男子花20万买二手凯迪拉克,贷款10万分34期还完,每月3500元,男子一分

豌豆大说法 2025-10-17 15:47:44

郑州男子花20万买二手凯迪拉克,贷款10万分34期还完,每月3500元,男子一分不少还完了,不料,银行却说还差2期追要7000元,可当初拍胸脯保证 “34 期就行” 的人早拉黑他,找经办人推说离职,担保公司说不认识,二手车店要么说正规要么说私单,查无此人,他像皮球被踢,网友:这都不是行业秘密了! 10月17日,据都市频道报道,2022 年 10 月,李先生在当地二手车市场瞅中那辆凯迪拉克,首付交了 10 万,剩下 10 万得办贷款。店里销售倒挺 “热情”,当场就喊来个人帮他办手续,说每月还 3500 多就行。 可这里面藏着的猫腻,真是防不胜防! 办贷款的人偷偷发了一段文字,让他跟银行说 “按 36 期还”,转头又凑到他耳边小声说:“兄弟你放心,实际就还 34 期,那两期我帮你搞定,保准没事。” 李先生当时心里也犯嘀咕,可他自己不懂贷款这门道,想着 “人家是店里找来的人,总不能坑我吧”,就这么稀里糊涂照做了。 今年 9 月,李先生掐着日子还完第 34 期,心里美滋滋的,赶紧联系银行想办理解押,结果银行一句话,跟一盆冷水似的浇得他透心凉:“你这贷款是 36 期,还差两期没还,余额还有 7000 多呢!” 他赶紧翻手机银行,账单上明明白白写着 “还款期数 36”,这才慌了神 —— 感情自己是被人耍了!他急忙找当初办贷款的人,点开聊天框一看,得,自己早被拉黑了,电话也打不通,那人直接 “人间蒸发” 了。 没辙,李先生只能顺着线索往上找。先给当初的经办人打电话,对方一接起就往外推:“我早不干这行了,你别找我。” 追问为啥当初说只还 34 期,对方支支吾吾:“不知道啊,当时公司让那么说的。” 再问是哪个公司,对方甩来个陌生号码:“你找他吧,我不管了。” 打去那个号码,接电话的说自己是 “担保公司”,只负责办结清手续,还说 “没听过这个经办人,不是我们公司的”。最后找到买车的二手车门店,店里的说法更离谱:要么说 “我们内部办贷款都是正规的,不可能出这事儿”,要么说 “可能是销售私下找外面人办的私单,公司不知道”。 可问起当初的销售和办贷款的人,店里又说 查无此人,连销售的联系方式都找不到。一圈跑下来,李先生跟个皮球似的被踢来踢去,没一个人愿意担责,急得他晚上都睡不着觉,真是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有懂行的网友直接戳破套路:“这就是利息前置!肯定是扣了两个月月供当保证金,本来是防逾期的钱,估计被公司和业务员分了,才敢说少还两期,现在钱被吞了,就找车主补窟窿!” 还有网友吐槽:“这种二手车店的坑还少吗?都能开个曝光专栏了,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也有人好奇:“20 万买二手凯迪拉克,大哥是真敢啊!” 更有人纳闷:“现在新车降价这么厉害,为啥非得买二手?难道真是为了那点‘情怀’?” 谁没在消费时遇到过 “口头承诺不算数” 的糟心事,真是 “画饼充饥,一场空”。 其实李先生的遭遇都不是第一次了。2024年11月18日,红星网报道,有个车主本来想贷 3.5 万,结果实际贷了 4.4 万,多出来的 9000 块全是 “GPS 费”“服务费”,事先没任何人跟他说,这不就是 “暗箱操作” 。 更惨的是上海一位车主,2023年9月21日,北京商报报道,车主本来想办银行贷款,被忽悠签了 “融资租赁合同”,五十多万全打了水漂,真是 “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些套路都一个德性,先给你画个大饼,说 “少还两期”“利息更低”,等你签了合同、交了钱,人家就开始推诿扯皮。 最阴险的是,办贷款的人身份大多模糊,既不是门店员工,也不是银行专员,更像 “游走在不合理地带的中介”,出了事就溜之大吉,真是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北京市某律师早说过,这种用虚假承诺骗签合同的行为,就是民事欺诈,消费者完全能维权。 现在李先生就一个诉求:谁当初承诺的 “34 期”,谁就该负责,剩下的 7000 多不能让自己扛。 说真的,李先生这事儿给所有人提了个醒:买二手车办贷款,每一步都得盯紧了,不能 “大意失荆州”。对方说 “少还两期”,就让他写进合同里,别信 “口头保证”;办贷款的人,必须问清身份,要工作证、留联系方式。 信息来源: 都市报道 2025-10-17 36期车贷只需要还34期?

0 阅读:41
豌豆大说法

豌豆大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