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年前的今天,一声“东方巨响”让中国人挺直了腰杆! 今天是2025年的10月16日,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一天,但对于61年前的中国却是举国欢庆的一天,因为我们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这声“东方巨响”有多重要? 在那之前,冷战时期的超级大国靠着核垄断到处施压,中国同样面临着不小的外部安全威胁。为了不再受这种“核讹诈”,早在1955年,党中央就下了决心:咱们要自己搞出核武器! 一场举全国之力的大工程,就这么悄悄启动了,可这条路走得太不容易了。 1960年,原本提供帮助的苏联撤走了所有专家,还把关键的技术资料都带走了,刚起步的核研发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但中国的科研人员没服软,他们憋着一股劲说:“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凭啥不能搞?” 没有先进的计算机,大家就搬出算盘,一群人围着算盘日夜不停地算数据,那些算核反应的草稿纸堆起来比人还高;缺少提炼铀原料的设备,科研人员和工人就自己想办法,用土办法一点点摸索;试验基地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夏天烈日烤得地面发烫,冬天寒风能吹透帐篷,大家喝着带泥沙的苦水,吃着干硬的窝头,却没一个人退缩。 据国家档案馆记载,当时全国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区,还有1000多家科研院所和工厂都参与到这个秘密工程里——机械厂赶制零件,化工厂提炼材料,就连普通农民都在为基地送粮送菜。 这个被叫做“596”的工程,成了无数人齐心协力的见证。 终于到了1964年10月16日,当倒计时数到“0”的那一刻,随着一声轰鸣,蘑菇云直冲云霄。随后传来的测试数据显示,这颗原子弹的爆炸当量达到了2.2万吨TNT,试爆完全成功! 当天,我们也向世界声明:发展核武器只是为了自卫,绝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也不会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而在这之后直到今天,我们也一直主张把核武器全禁了、全毁了,因为我们太清楚和平有多么珍贵了。 这声巨响的意义太大了——它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让中国在国际上腰杆更硬了,也为国家争取到了安稳发展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双手,能啃下世界最尖端的科技硬骨头,也为后来“两弹一星”剩下的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61年过去了,当年那声巨响还在激励着我们。它背后那种自力更生、一起吃苦、拼命钻研的精神,一直推动着中国在科技路上不断往前跑,从航天到深海探测,再到芯片研发,中国人始终靠着这股劲,向着更高的目标冲刺。
陈云晚年回忆说,遵义会议上有两个人反对毛主席。一个是凯丰,他反对最坚决,态度最明
【3评论】【6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