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经济大省聚集区、最强民富之地,江浙沪屡屡代表中国与全球富庶之地做各种对比,比如旧金山湾区、加州、北欧诸国,以及日本。 当然,日本也可以抱怨一下,为什么不是江浙沪地区对标东京都市圈,王牌对王牌才更有可比性。 这样也显得日本的面子,更过得去一些。 江浙沪与日本的GDP、工业对比 江浙沪GDP的含金量有多高,仅苏锡常的工业总产值就相当于日本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成以上,但制造业水平和制造业利润,强如苏锡常也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以2024年的GDP数据来看,江浙沪以3.95万亿美元略低于日本的4万亿美元,但随着江浙沪的冉冉升起、日本的缓缓退落,今年大概率可以反超。人均GDP也是如此,江浙沪以2.24万美元低于日本的人均3万美元,1-2年内追上并反超没有太大压力。 真正有压力的,是日本。 今年上海超东京,江浙沪超日本,明年就可能是北京超东京,大湾区或京津冀超日本。全球排名不断上升的中国城市和各大都市圈都在摩拳擦掌,当日本好不容易走出被美国抽懵了的30年,接下来就是被中国反超并全面笼罩的很多很多年。 日本忙着对华投资,江浙沪民众亲测生活差距 与韩国人揪心中国企业对其优势产业的全方面挤压不同,底蕴更深、底牌也更多的日本,更多是心态上的难以接受,但不至于如韩国人那般几近崩溃。 当小家子气的韩国人还在悄悄爆买中国股票,精明的日本已经在逆势加注投资中国。保住了“全球第一车企”名号但今年利润暴跌的日本丰田,仅用了不到3个月就与上海敲定了雷克萨斯新能源项目的签约、获批与动工,迫切想要复制特斯拉在中国的传奇故事。2025年上半年,日本对华投资同比增长近60%,制造业外资企业在华投资30强里有四分之一是日本企业,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里排名第一。看看上海、大连等城市的实际利用外资来源,份额靠前的也是日本。 并且,日本企业不满足于只是在中国投资项目,而是积极融入中国的本土供应链,想要在中国市场成长为全球性企业,并以此再度攻略全球市场。事实上,该策略取得成功的日本企业已经为数不少,而且大多数正是位于江浙沪地区。 都说德国企业把自己硬生生搞成了“在中国实现工业化”,日本企业也不逞多让,甚至融合程度还更高一些。 对于中国民众而言,快速而感性的理解日本的生活水平,就是与江浙沪类比。上海的物价水平公认全国第一,但上海的中端超市物价都远低于日本总务省公布的日本全国平均价格。而江浙沪的人均购买力,早在2022年就首次追上了日本。 江浙沪的民众是可以轻松亲身体验两边差距的,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发,最快1小时55分钟即可到达大阪关西国际机场,上海飞福冈的最短航程也只要2小时。以前北京人在纽约边洗盘子边学习的时候,上海人也在东京寻找机会,比如此前热播剧《繁华》里的玲子就是典型。从居酒屋打工妹到进贤路老板娘,玲子的身份变化也是江浙沪不少打工人的进阶历程,师夷长技以制夷,发展才是硬道理。 老长三角15城才是新起点 当然,如今的江浙沪GDP超越日本并不值得太过兴奋,其已经是中国集中力量发展起来的最优秀的经济强区之一,而且至今很多细分经济数据还远低于日本,比如人均收入、最低工资、医保、失业保险、住房与收入比等。何况,日本的年度收入有相当部分来自于其海外市场的高收益,这是“出海”刚刚进入第二阶段的中国企业有待补强的地方。 只有当老长三角15城的GDP超越日本全国,成为东亚地区无可争议的经济第一区,才值得小小庆祝,并带动更多的中国城市和都市圈继续追赶,艰巨的任务还有很多。
中国的GDP总和,19万亿美元。在全世界排名第二。中国GDP有1
【12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