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见识了,以后要多加小心了!”民警提醒:独自在路上遇小朋友求助拧瓶盖都不要轻易

春秋说史 2025-10-16 11:46:27

“长见识了,以后要多加小心了!”民警提醒:独自在路上遇小朋友求助拧瓶盖都不要轻易去帮忙,因为这有可能是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新型诈骗。 “叔叔,你帮我拧把瓶盖拧开吧,我想喝水。 换作任何人,多半会条件反射地伸手,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寻常到不能再寻常的请求,可能藏着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孩子会用格外礼貌的语气开口,除了拧瓶盖,还可能说 “找不到妈妈了”“书包拉链卡住了”。这些请求太小,小到让人下意识觉得 “举手之劳”,根本不会多想。 一旦受害者伸手帮忙,孩子会立刻假装晕倒或哭闹,无需复杂演技,只需摆出 “受伤” 的样子。 下一秒,“家长” 会火速赶到,对着受害者大吼 “你碰倒孩子了”,旁边还会冒出几个 “路人” 帮腔,有的 “作证”,有的 “劝私了”。 多数人在慌乱中怕麻烦,只能被迫掏出几百到几千元赔偿,骗子常选在监控盲区作案。 即便有监控,“帮忙” 的动作也可能被曲解,受害者想自证清白,往往要耗费大量精力。骗局能屡屡得手,核心是掐住了两个人性弱点。 一是对 “孩童纯真” 的信任滤镜,在多数人认知里,孩子不会参与恶意诈骗,这种固有印象让人们自动卸下防备。 二是对 “小事” 的松懈,拧瓶盖、拉拉链这类请求太微小,让人觉得 “就算有问题,也牵扯不到自己”。 正是这份松懈,给了骗子可乘之机。骗子骗走的不只是钱,更是社会里珍贵的信任。 从前,看到孩子迷路,会有人主动帮着找家长;见孩子打不开东西,会顺手搭把手。 可如今,“孩童求助” 成了陷阱后,越来越多人开始 “躲着走”想帮忙,先下意识摸出手机,录像。 甚至看到真的需要帮助的孩子,也会犹豫 “会不会是骗局”。这才是最可怕的:那些真正迷路、手被卡住的孩子,可能因为路人的顾虑,错失及时的帮助。 原本温暖的 “伸手”,渐渐变成了小心翼翼的 “旁观”。其实,我们不必因骗局就彻底收起善意,只需多几分警惕。 帮孩子前,可先问 “你妈妈在哪”,或引导他找超市工作人员、保安。若遇到 “家长” 追责,别慌,第一时间报警,不要轻易私了。 善良从不是错,错的是利用善良的骗子。只有我们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守住善意,才能让 “伸手帮忙” 重新变回温暖的事。 毕竟,没人想看到,当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伸出手时,迎来的却是一片犹豫的目光。 信息来源:新华网

0 阅读:0
春秋说史

春秋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