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新闻:美国财长贝森特要求世界银行终止对中国的支持。美国财长贝森特今天(北京时

史鉴奇谈 2025-10-16 11:04:45

突发新闻:美国财长贝森特要求世界银行终止对中国的支持。美国财长贝森特今天(北京时间10月16日)在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声明中明确表示,应结束对中国的支持,并将资源转向更需要发展的国家。   这话一出来,不少人都看懵了。要知道世界银行成立的初衷,本就是帮全球发展中国家搞基建、促民生,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些年从世行获得的支持,大多用在了乡村振兴、环保治理这些实打实的民生领域,怎么突然就成了贝森特口中该“终止支持”的对象?   更有意思的是,贝森特提的“转向更需要的国家”,这话听着冠冕堂皇,背后的小心思其实藏不住。美国一直把中国当成战略竞争对手,之前在芯片、科技领域搞限制还不够,现在连世界银行这种多边机构的资源都想插手,本质上就是想给中国的发展添堵。   可贝森特大概忘了,中国早就不是几十年前那个高度依赖外部援助的国家了。这些年中国通过世行贷款推进的项目,比如中西部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项目,都是在补民生短板,而且中国一直严格按照世行的规则还款,从来没拖过后腿。反观美国,自己欠联合国的会费都常年不交,现在倒对世界银行的资金流向指手画脚,实在没什么说服力。   还有个关键点,世界银行不是美国的“私人金库”,它的决策需要成员国共同协商。贝森特想单方面要求世行终止对中国的支持,根本不符合多边机构的运作规则。这些年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银行的话语权提升,美国想再像以前那样一言九鼎,早就不现实了。比如去年世界银行讨论新增贷款额度时,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就一起推动将更多资源投向气候变化应对和公共卫生领域,美国的单独提案好几次都没通过。   再说了,中国现在对世行资金的依赖度已经非常低了。2023年中国从世行获得的贷款金额还不到20亿美元,只占当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0.03%,这点钱对中国的发展来说,早就不是“雪中送炭”,顶多算是“锦上添花”。贝森特以为切断这点支持就能影响中国,未免太高估自己的手段了。   反倒是贝森特的提议,让不少发展中国家都觉得不安。因为大家都清楚,今天美国能以“不需要”为由让世行停止支持中国,明天就可能用同样的理由针对其他国家。比如印度、印尼这些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未来要是经济规模上去了,会不会也被美国划进“不该支持”的名单?这种搞双重标准、把多边机构政治化的做法,只会让更多国家对美国的意图产生警惕。   还有个挺讽刺的细节,美国自己这些年从世界银行捞的好处可不少。比如美国企业常常通过世行资助的项目拿到大额订单,像在非洲的基建项目里,美国的建筑公司、设备供应商就多次中标。现在贝森特却跳出来要求世行“转向”,说白了就是想把世行的资源更多地导向符合美国利益的领域,而不是真的为了帮助贫困国家。   更别说中国这些年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帮很多国家修了公路、铁路、港口,这些项目带来的就业和经济增长,比世界银行的贷款更直接、更高效。比如肯尼亚的蒙内铁路,建成后让当地的物流成本下降了30%,每年带动肯尼亚GDP增长1.5个百分点,这样的成果,美国可没能力复制。   贝森特可能还没算清楚一笔账,终止对中国的支持,反而会让世界银行的影响力下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发展议题上的话语权越来越重,世行要是失去中国的参与和合作,很多涉及全球发展的大项目,比如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能源项目、跨境基础设施联通项目,都很难推进。毕竟中国在基建技术、资金规模、项目执行能力上的优势,是其他国家短期内很难替代的。   而且中国也不是只会“拿”,这些年中国一直在为世界银行做贡献。比如中国主动提高了在世界银行的出资比例,还推动世行改革投票权机制,让更多发展中国家有更大的话语权。2024年世界银行新增的100亿美元气候基金里,中国就出资了15亿美元,比美国还多5亿美元。贝森特现在想把中国排除在外,根本不符合世界银行的发展趋势。   再看看美国国内的情况,贝森特这个提议,其实也是在转移国内矛盾。最近美国的通胀问题还没解决,制造业回流政策效果不佳,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持续走低。贝森特把矛头指向中国,想通过“打压中国”来争取国内保守派的支持,可这种做法根本解决不了美国自身的问题,反而会让美国在国际上越来越孤立。

0 阅读:2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