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少年预谋杀人后竟称“见义勇为”: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该成为恶意的保护伞!

芯怡儿 2025-10-16 01:17:25

你说得对,这事儿真的让人后背发凉。一个14岁的孩子,居然能因为嫉妒同学成绩好,提前策划、踩点、买刀,还在第一次行凶后折返补刀,事后甚至编造“见义勇为”的谎言,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冲动,而是极端的自私、冷酷和反社会倾向。 更可怕的是,他还提前搜索“未成年人杀人的法律责任”,说明他很清楚自己的年龄可能会成为“保护伞”。法律设立未成年保护,初衷是给犯错的孩子一个改过的机会,但当一个人利用年龄钻空子、蓄意伤害他人时,这份保护就可能变成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我认为,对于这类有预谋、手段残忍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应当引入更严格的评估机制,包括心理评估、社会危害性评估,而不是一刀切地“从轻”。保护的本质,是让正义得到伸张,让受害者和家属得到慰藉,而不是让恶意被纵容。 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在保护未成年人和维护社会正义之间找到平衡?

0 阅读:54
芯怡儿

芯怡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