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陷中美政策夹峙:对华供货需美审批,对美出口遇稀土管控 台积电现在算是彻底

凡之谈世界 2025-10-16 00:09:32

台积电陷中美政策夹峙:对华供货需美审批,对美出口遇稀土管控 台积电现在算是彻底掉进了两头受气的坑里,一边是美国攥着对华供货的审批权卡脖子,一边是中国捏着稀土的供应闸口不松手,两边的力道都没松,把它夹在中间连喘口气的间隙都少。 美国那边刚把台积电南京工厂的 VEU 资格给撤了,年底之前就正式失效,这意味着往后台积电想给中国这边供货,哪怕只是送一批生产设备的备件,都得让阿斯麦、应用材料这些供应商先去申请许可证。 以前有豁免的时候,一揽子审批就能搞定,现在不行了,每一笔单子都得单独走流程。 美国官员嘴上说会给维持运转的许可,但谁都知道这审批效率有多低,半导体生产最忌中断,设备少个零件都可能停线,等许可证下来,订单早都拖黄了。 更头疼的是审批标准没个准谱,明着是限制 7nm 以下先进制程,可实际操作里连成熟制程的材料都可能被卡,毕竟只要沾上 “受管制” 的边,审核就会无限拉长。 这边还没跟美国掰扯清楚,中国的稀土管控又给了一记闷棍。台积电造芯片从来离不了稀土,不管是光刻环节的精密仪器,还是蚀刻用的特殊材料,里头都得掺点镝、铽这些东西,而全球大半的稀土供应都攥在中国手里。 现在管控一收紧,原材料进货量直接砍了一截,价格还蹭蹭往上涨。台积电想找替代来源,可澳大利亚、缅甸那些矿场要么产能跟不上,要么纯度不达标,就算能凑够量,成本也得翻好几倍。 更要命的是,美国客户还在天天催单,苹果、英特尔这些企业等着芯片救产能,可台积电这边原材料断供,生产线开不满,根本没法按时交货。 供应链早就被搅得乱七八糟了。以前台积电的物流链是环环相扣的,从阿斯麦拿光刻机,从中国进稀土,在南京工厂造芯片,一部分运到国内市场,一部分送到美国封装测试。现在美国卡设备进口,中国控稀土出口,这条链直接断成了两截。 南京工厂的设备备件卡在审批环节,想扩产都没工具;台湾本岛的工厂倒是能开工,可稀土库存只够撑两个月,就算高价抢到一点,也只够保先进制程的订单,成熟制程的货只能先欠着。 有消息说台积电已经在跟美国政府磨嘴皮子,想恢复部分豁免资格,可美国盯着中国半导体发展的心思没松,压根不接茬。 成本压力更是压得人直不起腰。美国那边的审批费、供应商的加急费已经花出去不少,这边稀土价格又涨了三成,两笔开销一加,台积电的利润率直接掉了两个点。 为了保对美出口,只能把成本转嫁到芯片价格上,可美国客户立马跳出来反对,说要重新评估合作,毕竟没人愿意为政策博弈买单。 对华这边更被动,审批拖太久,国内客户已经开始找中芯国际下单,虽然先进制程比不过台积电,但成熟制程够用,等台积电的货到位,市场早被分走了。 台积电也不是没试过突围,跑去美国建的亚利桑那工厂本想讨好美方,结果照样缺稀土。从中国运稀土到美国,得绕好几道关,关税加上运输成本,比直接在台湾生产还贵。 想跟日本、韩国买稀土,可他们的储备本来就少,还得优先供给自己的半导体企业,根本匀不出量 。跟中国这边沟通,得到的回复也很明确,稀土管控是正常政策调整,得先保国内需求。两边都打了招呼,却没一个能真正松口。 现在整个行业都在看台积电的笑话,说它成了中美博弈的 “夹心饼干”。以前靠着技术优势能在两边讨巧,既接中国的成熟制程订单,又拿美国的先进制程合同,现在政策一收紧,这点优势根本不够用。 半导体产业本来就是个连在一起的链条,设备、材料、市场缺了哪环都转不动,偏要被拆成两半拉扯,受伤的自然是站在中间的企业。 台积电的财报里已经透出了颓势,三季度的营收环比降了五个点,订单延迟率飙到了两位数。 高层开会开得焦头烂额,一边要跟美国商务部反复解释自己的供货计划,一边要跟中国的稀土商签长期合同,哪怕价格高也得签。 有内部人说,现在厂里的生产计划改了又改,今天还在排对华的订单,明天就可能因为设备没到被迫换产,工人都快跟着乱了节奏。 说到底,台积电就是被架在了火上烤。美国想靠它遏制技术流动,中国想靠稀土守住供应链安全,两边的诉求都占着理,可没人真正考虑台积电的处境。 以前总说自己是 “全球半导体的枢纽”,现在才发现,枢纽一旦被卷入博弈,随时都可能变成棋盘上的弃子。 接下来要么硬扛着两边的压力耗下去,要么就得彻底倒向一边,可不管选哪条路,都得割掉一大块肉。这处境,比手里的芯片还精密,稍微动一下,可能就全崩了。 参考资料:环球网《撤销豁免,美对台积电大陆芯片厂下手》 河南地质局 《中国稀土管控升级:战略布局与全球博弈》

0 阅读:29

猜你喜欢

凡之谈世界

凡之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