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周恩来在上海不幸被国民党抓获,就在他认为自己的革命生涯可能走到尽

千浅挽星星 2025-10-15 18:42:43

1927年4月,周恩来在上海不幸被国民党抓获,就在他认为自己的革命生涯可能走到尽头时,审讯室的门打开了,走进来的人竟是他昔日在黄埔军校十分器重的学生鲍靖中。   4月12日蒋介石公然发起了反革命政变开始四处抓捕我解放军成员和人民群众,在这期间就有前不久还在领导着发动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周恩来也不幸被逮捕了,在事发前一天,周恩来突然收到了第26军第二师师长斯烈的一封信。   信中的内容特别强调他可以前往第二师部商讨紧急事情,由于当时的形势不太好众人都不希望周恩来前去怕出现什么闪失,但周恩来思考片刻还是决定前去,他考虑着大局观所以还选择了只身前往。   起初他和斯烈相谈的还算融洽,两人有说有笑的,但是事实事情发展的并不是很顺利,谈到凌晨门外突然传出一阵枪声,周恩来顿感大事不妙便说要先行离开,可是已经晚了,他话还没说完门外就闯进两名士兵,斯烈强行的将周恩来扣下。   众人得知周恩来被捕的消息,个个都心急如焚,工人纠察队更是群情激愤想要去救回周恩来,好在黄逸峰及时出现制止了这一行为,随后联系了第二十六军党代表赵舒希望他可以帮一下这个忙。   赵舒也欣然的答应了,他迅速找到了斯烈并对他破口大骂,骂他做人不讲道义,骂他做人为本的道理好像这一句话也说进了斯烈的心里,他不动声色的将周恩来放出了,出来后的周恩来时察觉到上海的形势不好,决定先回到纠察队继续指挥战斗。   指挥战斗期间,他正在指挥部队渡过黄浦江,刚渡过江就遭到了二十六军第七团士兵的抓捕就这样周恩来再次被捕入狱,但很快事情就迎来了转机,第七团的团长名叫鲍靖中,是黄埔军校的第四期学生,他听部下说抓了一名共产党便决定自己亲自去审问他。   来到牢房他看见周恩来先是愣了一下,周恩来看见他也愣了,眼前被逮捕的人不正是自己当初在黄埔军校时的恩师吗,原来周恩来曾在黄埔军校任职周恩来作为当时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因为他为人亲和对待学生也非常的有礼貌,所以学生们对他的评价都很高。   并且周主任的课堂不同于其他老师的课堂,他极其注重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军事教育二者缺一不可,简而言之学生上他的课就没有听不懂的知识,不仅学到了书本上的内容更学到了书本以外的很多内容。   而当时的鲍靖中早已被周恩来的思想所深深的吸引甚至成为了他的偶像,但他看到自己的恩师兼偶像被抓捕当机立断就要想办法救他出去,于此同时在师部,众人对周恩来的处置方式感到头疼,有人建议当场枪决,有人建议先对他施行酷刑好从他嘴里说出对我们有用的信息。   与此同时师政治部的主任酆悌提出了一个观点,他建议额可以尝试对她进行劝解让他加入我们脱离中共,这样不仅对我们有利还保住了他的性命,巧合的是这个酆悌也曾是周恩来的学生,于是他说服了众人前去劝说周恩来。   在路上酆悌一直在想办法要如何营救自己的老师,然而鲍靖中这边,他先是给老师说让他放心自己一定会救出他的,随后便打发走了这几名看守人员,他还让手下送来了一套他们的军装让周恩来换上,想着就这样把他营救出来,这边的酆悌也想到了对策,他前往监狱准备以劝说周恩来发表脱党的言论来先保住自己的性命。   但他走进监狱时就察觉出不对劲,监狱怎么没人呢,他越想越不对连忙快步赶去周恩来的牢房里,恰好就在此时他碰见了鲍靖中正在实行营救计划,当鲍靖中看见酆悌时表现出了惊慌失措,他担心营救计划就此失败到时候不仅周恩来的生命会不保就连自己也不会活下去。   然而酆悌的反应又令他大惊失色,他不仅没有声张还当作不知情一样询问了几句团里的“清共”的话,然后就默不作声的离开了,在离开前还在鲍靖中的耳朵边轻轻的说了一句小心点,他目光坚定的点点头便注视着酆悌离去了。   成功离开监狱后,鲍靖中亲自护送周恩来到了火车站,周恩来对此也深深的对他表达了谢意,就此周恩来成功的逃离了监狱,其实鲍靖中并不喜欢蒋介石的所作所为,他从始至终都有这自己独特的思想,大家都是自己人为何还要自己人来互相残杀呢。   脱险后,周恩来辗转来到武汉,不久后便参与了著名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而鲍靖中则继续在国民党军队中服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重返战场,为了民族的存亡,他在抗日战场上始终保持着坚定的意志和革命信念,曾多次打的日军找不到北,他在前线的英勇表现实在太过耀眼。   后来他因伤势过重最终辞去了军职定居在南京,而周恩来则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时间四处打听他的消息,终于在1950年视察南京时找到了鲍靖中,二人紧紧握着对方的手都满含热泪的互相看着对方,最后他们紧紧相拥,这师生二人像是又回到了那些年的风风雨雨。 信息来源:"4·12"政变周恩来一度被捕 被黄埔同学搭救——人民网

0 阅读:1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