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数学家丘成桐在清华任教,被问到:“您现在的薪水有多少?”丘成桐回答:“我在中国任教40年了,我从未拿过1分钱薪水。不是他们不给,而是我不要!”丘成桐的话震惊了所有人,而他接下来对中国数学的预判,振奋人心:“到2030年,中国本土数学家将能引领全世界!”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你有没有想过,支撑一个学科走向世界巅峰的,究竟是什么?是高薪诱惑,还是一腔热爱?最近,丘成桐教授的一句话,让不少网友说,这才是真正的学问人! 如果你见过这位老人穿梭在清华园的身影,也许会感受到他的与众不同。丘成桐,华裔数学家,获奖无数,最著名的是解决了困扰世界多年的卡拉比猜想,年纪轻轻就拿下菲尔兹奖。 在美国的学术圈,他名声赫赫、待遇优厚。但1979年,他第一次毅然回到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当时的祖国,数学基础薄弱、研究条件有限,他却没有丝毫犹豫。 有人问他:在清华任教这么多年,薪水拿了多少?他的回答让所有人都愣住了:“我在中国教书四十年,从来没拿过一分钱报酬。不是学校不给,是我自己不要。” 外界不解,为什么放着高薪不拿?丘成桐说得很直白,学术追求不能和钱挂钩。清华曾多次想为他设置特殊津贴,被他一一婉拒。他坚持认为,做学问要有敬畏之心,不能被金钱左右。 这种理想主义,在今天的学术圈已属罕见。可正是这种坚守,让清华数学系成为中国数学人才的摇篮。 丘成桐不仅亲自带本科生、研究生,甚至批改学生论文时连标点都不放过。他主导的数学中心经费透明,每一分钱都花在青年学者身上,自己却连讲课费都不要。 更难得的是,他还一手搭建起了人才培养体系。你可能不知道,清华数学系的“领军计划”每年从全国选拔上百名初三学生,连续培养十年,本科、硕士、博士一条龙。 这种“从娃娃抓起”的培养方式,被丘成桐认为是中国数学未来崛起的基石。他常说:“真正的数学进步,需要孩子般的好奇和几十年的坚守。” 数据不会骗人。过去十几年,清华数学系在国际顶级期刊上的发文数量迅速攀升,培养了二十多位国家杰青。 丘成桐对中国数学的预判也很有底气:“到2030年,中国本土数学家一定会走上世界舞台中央。”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他几十年如一日深耕的自信。 当然,他并不避讳中国数学还存在的短板。“数学是慢工出细活,要靠几代人接力。”他反对急功近利,反对任何形式的学术包装和过度商业化。 晨兴数学中心,所有岗位透明公开,核心岗位甚至零薪酬。所有经费用来支持青年学者,保证每一个热爱数学的年轻人都能安心钻研,不被琐事干扰。 年逾七旬的丘成桐,依然每天六点起床,散步思考,办公室总是灯火通明。他说,看到学生们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是他最开心的事。 你走进他的办公室,会看到墙上贴满公式,还有那张和学生们的合影——年轻人举着写满公式的白板,每个人都笑得很灿烂。 有人说,丘成桐最大的财富,不是奖金、不是头衔,而是他对中国数学的信心和对学术纯粹的坚持。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学术的“薪水”,其实是后辈的成长,是中国数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见证。 在“高薪引才”争议不断的今天,丘成桐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提醒我们:学术的根本,在于热爱和责任,而不是待遇表上的数字。他的坚守,也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去追逐属于中国的数学高峰。
美籍数学家丘成桐在清华任教,被问到:“您现在的薪水有多少?”丘成桐回答:“我在中
九鼎观世道
2025-10-15 12:27:04
0
阅读: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