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最近栽的跟头,不大,却真疼——把自家的枭龙战机技术教给了土耳其,想着拉兄弟一块干,结果人家学了手艺,转身就抢走了印尼那笔原本稳到不能再稳的大单,千亿级订单,飞了。 巴基斯坦与土耳其的防务联系源于共同的地缘压力,两国空军都面临西方制裁,迫使他们转向东方技术来源。JF-17作为成熟产品,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和PL-15导弹,性价比高,适合发展中国家替换老旧机队。巴方视土耳其为潜在伙伴,2015年安卡拉会晤中,双方敲定联合研发框架,焦点放在航空电子和武器接口的互操作性上。这步棋本意是分担研发成本,共同瞄准中东和东南亚市场,避免单打独斗的资源浪费。 合作协议于2017年生效,巴基斯坦输出JF-17的部分设计规范,包括数字飞控软件和传感器融合算法,换取土耳其的组装线支持。初期交换顺利,土耳其工程师访问卡姆拉,学习生产线优化,巴方提供样机数据用于模拟测试。2018年迪拜航展上,联合展台展示改型原型,印尼空军代表表达兴趣,评估报告突出JF-17的30万美元每小时运营成本优势。巴基斯坦销售团队跟进,提交24架Block III的报价,涵盖培训和维护包,总额约80亿美元。 土耳其借此加速KAAN第五代战斗机项目,这个双引擎隐身机型从2011年立项,初期依赖F-16框架,但共享输入让其电子架构更高效。巴方未设严格壁垒,仅有一般保密条款,土耳其团队整合JF-17的模块化设计,优化KAAN的低可观测涂层和数据链路。2020年,土耳其追加预算,组建专组在安卡拉实验室验证外部协议,巴基斯坦继续补充文档,如红外跟踪滤波器规格。这让KAAN原型在2021年首飞后,快速迭代超音速巡航能力。 印尼采购需求在2020年浮出水面,空军计划替换苏-27和F-5,预算覆盖30到50架新机加十年服务。巴基斯坦定位JF-17为首选,2023年提交合同草案,承诺2025年底首架交付,并建雅加达维修中心。印尼测试飞行员记录其4.5马赫推重比和短距起降性能,初步倾向性价比方案。土耳其则低调推进,2024年单独访印,强调KAAN的内置矢量喷管和网络战集成,承诺65%本地生产比例。 2025年上半年,印尼高层考察安卡拉工厂,土耳其展示KAAN组装流程,突出发动机本土化选项。巴基斯坦报价低10%,但第五代标签和快速交付打动决策者。6月11日,印尼国防部签署48架KAAN协议,总价值100亿美元,包括首期12架于2027年到货。巴方原订单蒸发,工厂预备的钛合金库存闲置,经济损失超预期,迫使预算转向其他项目。 这一变故暴露技术输出的风险,巴基斯坦忽略市场独占期,土耳其优先本土利益,将共享知识转化为出口武器。JF-17在东南亚曝光下滑,潜在客户转向评估KAAN选项。巴方审查日志,发现协议疏漏仅限一般义务,无竞争禁止条款。土耳其KAAN借势出口,7月完成第二次试飞,验证轨迹数据,印尼预付款启动联合规划。 国际军贸逻辑在此凸显,巴基斯坦依赖伙伴输出,却疏于条款严密性。土耳其转化输入为资产,强化区域影响力。事件在行业流传,工程师对比文件交换,凸显协议漏洞。巴基斯坦出口额短期降5%,生产线勉强维持,等待中亚机会。
中国武器下一个需要实战检验的,很可能就是能不能击落美国的F-35隐身战机,眼下来
【3评论】【32点赞】